jump to navigation

昆大麗香遊記 – 香格里拉 June 24, 2019

Posted by hslu in Buddhism, China, Chinese Food, Culture, Food, Religion, Travel.
Tags: , , , , , , , , , , , , , , , , , , , , ,
add a comment

你去過雲南省中甸縣嗎?沒有。哦,沒關係。

那,你聽過雲南省中甸縣嗎?

中甸縣?在那裏?嗯,沒聽過。鐵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

中甸就在雲南左上角山溝裏的迪慶藏族自治區內。它是自治區的首都。

 

你問這個幹什麼?你去過?

我猜,很多人從沒聽過中甸縣,更沒有去過中甸縣。那,雲南的香格里拉總聽過吧。

你知道嗎?香格里拉以前就有一個很不起眼,聽了絕對會忘記的名字:中甸縣。

藏人叫中甸“建塘”,它是當地藏王巴塘和理塘系三個兒子的一個封地。“甸”是彝(yi,二聲)族話“壩子”或“平地”的意思。還有人說,”甸“是纳西話,是“酋長住的地方”或“飼養牦牛的地方”。

不論中甸是什麽意思,你第一次聽到它以後,我再問你,你一定會說:哦,你說那個中什麼的地方,是不是?嗯?不記得。好像沒什麽特別吧。大不了是山窪漥裏的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你提它幹啥?

中甸就在迪慶藏族自治州。Source:https://kknews.cc/zh-tw/travel/oy8ov86.html

香格里拉,Shangri-La,這個名詞最早出現于 1933 年,英國作家 James Hilton 的小说 ”Lost Horizon,消失的地平線”,裏。James Hilton 所描述的山間小城在崑崙山西邊的一個山谷裏。那是一個安詳,寧靜,和平的地方。小說裏,這個村莊的居民長生不老,過著快樂,安詳,和平,與世無爭的日子。Hilton 叫它:香格里拉,Shangri-La

迪慶自治州的首都是香格里拉市,全州人口40萬。藏族是最大的民族(32%)。其它還有傈僳族(27%),漢族(18%),納西族,彝族,和白族等等。香格里拉市不大,人口只有17萬4千人。

香格里拉市中心街角的一個小廣場紀念 James Hilton‘s Lost Horizon, 消失的地平線,和世界人民對 Shangri-La 的嚮往。這是地上的一塊銅板,它標示香格里拉的地理位置。

 

小廣場簡單的介紹 James Hilton 的小說 “The Lost Horizon,消失的地平線“和作者對”香格里拉“這個東方神祕的人間仙境的嚮往,愛慕和期盼。

優美的文字敘說神祕的香格里拉的美麗。它是藏族人“心中的日月”。

我們走了幾條街,問了好幾個人,爬了好幾個臺階和一個長長的陡坡才看到這個白塔。白塔像是剛剛整修過。邊上的白塔寺正在修建,不對外開放所以上山的大路不開放。白塔寺那裏只有兩個工人默默的修建它的山門和牆壁。看起來還有很久才會開放。我們下山時,兩個馬來西亞來的自由行客人也爬上來了。我告訴他們白塔寺的情形,他們也只有跟我們一樣照個相,四處看看吧。你如果仔細看白塔的頂端有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這就是藏族人”心中的日月。“

這個旅館叫”都吉呢咪酒店“,在香格里拉市中心的長征大道上。酒店很新,規模也不小。最中間的房子上有松讚林的標記。那兩個人好像在吹號角。長征大道是一條南北的大路。很多香格里拉重要的建築物都在這條路上。迪慶藏族自治州的政府也在這條路上。離長征大道不遠就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它是香格里拉最高級的酒店。我們住在獨克宗古城裏面的第五隕石光年酒店,離這裏走路只要十分鐘。

我們的司機跟我們說,對面的建築物是香格里拉的民族歌劇院。我的後面是紅太陽廣場。前面的路就是長征大道。你應該知道影子的雕像是誰。紅太陽廣場只是一個大廣場,沒啥看的。當時太陽很大,我們沒有久留。繞着廣場走了一圈也沒看到什麼。遠看歌劇院很大,很壯觀。藍色的尖塔很有氣派。據司機說它裏面的裝潢極爲美麗,暑假和重要節日有表演和歌劇的時候才開放。我們遠遠的看一眼就算了。太陽太毒,我們不去了。

這是在一家餐館的門口照的。可能是彝族或納西族的少女。彝族是羌人的後裔。美女如雲,能歌善舞,熱情,開放。彝族是一個少數民族,住在中國的有八百多萬。

迪慶藏族香巴拉藏族文化博覽中心。它也在長征大道邊上。博物館很大,是一個重要的藏族文化,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展示廳。博物館裏面供奉了時輪金剛大佛,有藏經閣,藏族文化學習中心和許多展示廳。我們早上去了松讚林以後,下午快六點才來到這裏。身體有些乏了,所以沒有進去。

“香格里拉”這個名詞實際來自雲南迪慶自治州的藏族話。它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消失的地平線“後來被拍成電影,還得到多项奥斯卡獎。“香格里拉”從此變成了人們心中嚮往的人間天堂。而“迪慶”也是藏族話,意爲“太平極樂的地方。”藏族人的生活辛苦,高山上除了牲畜和草原就沒有其他東西了。千百年來,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可是心裏還是嚮往着一個人間天堂。這輩子沒法子去,只有希望下輩子了。

香格里拉電影畫面。截自YouTube。Source: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DGlg1dr44

二十多年前,雲南政府正式開始了尋找“香格里拉”的考證活動。經過一年積極的探索,1997年9月,雲南政府在雲南“迪慶”的“中甸縣”宣佈,James Hilton 書中提到的“香格里拉”就是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縣。當然,藏語叫中甸”尼旺宗”,也就是”心中的日月”的意思 ,恐怕也是中甸被選為香格里拉的原因之一。“心中的日月”是藏族人民心中嚮往的理想境界,是藏族人民的人間天堂。

2001年12月17日,中國政府正式批准中甸縣改名爲香格里拉縣,還在2002年5月5日在中甸縣舉行了更名慶典。這一下子不得了了,世界各地對香格里拉有了新的認識,也讓中甸縣搖身一變真正從烏鴉變成了鳳凰,成了一個帶有東方神秘感的旅遊勝地。

我們很早就想來香格里拉了,我們想來看看香格里拉的美,來探索香格里拉的祕密。來體驗香格里拉是個什麼樣的人間天堂。

從吉隆坡去香格里拉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從吉隆坡直接飛到香格里拉,然後一路往南到麗江,到大理,然後往東去昆明,再由昆明去上海。這樣的行程比從吉隆坡飛到昆明然後去大理,麗江和香格里拉要直接,省錢,也不用走回頭路。

不過,這種不走回頭路的行程有一個我們不能忽略的未知數:嚴重的”高山症”可能在香格里拉和附近的雪山等著我們去上鉤。

吉隆坡海拔很低。香格里拉的海拔很高。從吉隆坡直接飛去香格里拉,我們的身體沒有時間調整,恐怕無法適應,高山症突發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們從昆明上來,在大理和麗江各停留五天。在這十五天之中,我們的身體可以慢慢的習慣空氣中缺氧的情形。再說,從昆明進雲南,去香格里拉,再回昆明出雲南只需要在雲南多停留一天。

好吧,就怎麽辦吧:從昆明進雲南。保險一點還是比較好。

如今,我們去過了昆明,大理和麗江。離開了麗江以後,我們坐了一個七人的SUV一路往香格裏拉開去。

當司機在香格里拉的獨克宗古城放下我們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就覺得香格里拉和我們剛剛離開的麗江完全不同:香格里拉的建築獨創一格,完全沒有一點點江南水鄉的味道。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你看那藍天,你看那白雲,真是令人羨慕。這個牌樓方方正正的,跟麗江的牌樓簡直有天壤之別。看到後面小山上的兩個金頂的大殿和左邊的轉經筒了吧?那就是獨克宗古城裏面龜山公園上面的大佛寺,藏經閣和轉經筒。

獨克宗古城的歷史 in 藏文,中文,英文。下面的韓文我把它切掉了。沒有日文。你應該知道爲什麼。這就跟韓國人不開日本車一樣的道理。

獨克宗古城裏面幾個重要的地方:龜山公園在中間,獨克宗花巷在北邊。獨克宗的牌樓在東門那個紅星那裏。月光廣場的上面是長征博物館,下面是迪慶藏族博物館。還有一個建築物不在地圖上因爲它還沒有蓋好,現在正在打地基。那就是”月光印象“。它將是一個 Outlet。我的司機說至少還要三年。雪松集團蓋了獨克宗花巷。這也是雪松集團斥資蓋的。它就在那顆紅星的左邊兩百公尺只有。應該就在那個廁所左邊的位置。

獨克宗古城的“月光印象”工地,Shangri-La Plaza。至少還要三年才能完工。到時候會是一個 Outlet 。

就拿我們面前的獨克宗牌樓來說吧:它有西藏建築的風格。原來香格里拉所屬的迪慶州有三分之一住的是藏族人。藏傳佛教和藏族的風俗習慣對香格里拉千百年來的影響非常深遠。

香格里拉的自然風光巧奪天工,無懈可擊。它風景優美,客氣清新。碧綠的河水,巍峨的青山,翠藍的天空,絜白的浮雲和自由自在的飛鳥在天上翱翔。成群結隊的牦牛,在湖邊遊蕩。燦爛的陽光普照著遍地的野花。一朵朵紫色的杜鵑在路旁綻放。多麼美好的一副景色啊!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恐怕也只不過如此吧。這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平均海拔是11,300英尺,比麗江幾乎高了2,500英尺。大理和麗江的米煮不熟,吃起來好像有一個比較硬的芯子在中間的感覺。香格里拉海拔更高,煮出來的飯跟吃沙子一樣。

當然,我是有點誇張了。實際的情形並沒有那麽嚴重。

香格里拉的水在192度F就開了,比正常的212度F要低20度。在這種情形下煮出來的米飯當然沒有我們平常吃的那麽軟,那麽香。

香格里拉的海拔高,空氣稀薄,氧氣不夠,上個陡坡都會氣喘。跑步那更是不行。那,讓我們來看看,香格里拉的空氣裏有到底有多少氧氣。

其實,空氣裏的氧氣含量不論是在海平面或是在香格里拉都是 20.9%。可是,香格里拉的空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空氣壓力的65%。我們都知道:海平面的空氣壓力是 14.7 psi(假設它的溫度是 60 度 F),所以香格里拉的空氣壓力只有9.64 psi。就是因為壓力低的緣故,香格里拉空氣裏實際有效氧氣含量只有13.7%。講的更簡單一點:在香格里拉吸三口氣等於在海平面的兩口。怪不得我想在香格里拉一面走路一面唱歌給太太聽都有點困難。

我們在麗江的時候去了玉龍雪山。玉龍雪山觀景臺的海拔是 15,104 英尺。在那裏,空氣壓力只有海平面壓力的56%,空氣裏實際有效氧氣含量只有 11.7%。也就是說在玉龍雪山,我們幾乎要吸兩口氣才能得到平常吸一口氣的氧氣。

還有,因為香格里拉的地勢高,這裏的空氣稀薄,不能有效的擋住太陽光裏的紫外線,太陽曬到我們的皮膚上都感覺有點發燙,明顯的覺得有點刺痛。沒多久,我們的手膀就被曬的黑黝黝的了。可是,一到晚上,太陽下山後,香格里拉的溫度劇降。我們在的那幾天,每天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可以高到三十度F。晚上出門一定得帶一件薄的外套。如果颳風或者下雨的話,溫度會降的更低。好在我們在的那五天,天天都是藍天白雲,空氣裏飄著淡淡的花香味和高山的涼意,微風徐徐的吹來,給我們一種心曠神怡,逍遙自在的感覺,就好像生活在一幅畫中一樣。我想,這就是香格里拉的美,這就是香格里拉令人嚮往的心中的日月。

除了天生麗質以外,香格里拉還有幾個吸引人的景點。許多旅遊團通常只在香格里拉住一個晚上。他們大早從麗江坐大巴士來香格里拉,經過虎跳峽和長江第一灣。到了香格里拉已經快要是吃飯的時候了。晚上逛獨克宗古城,看歌劇。第二天一大早,在旅館吃了早飯就去噶丹松讚林和玉龍雪山。有空就去普達措國家公園一趟。下午開個寺,五個鐘頭,七點半回到麗江。在這兩天之內,他們可能會把香格里拉和它附近的幾個景點都走過一遍:虎跳峡,巴拉格宗大峽谷,哈巴雪山,梅里雪山,噶丹松贊寺,普達措國家公園和獨克宗古城。

虎跳峽
虎跳峽在香格里拉的東南邊,在麗江和香格里拉之間。它離麗江古城85公里,在長江第一灣附近。來這裏最好的方法就是早上從麗江古城搭車到此。參觀了虎跳峽和長江第一灘以後,下午坐車去香格里拉。傍晚就可以到了。入住旅館以後,出去吃個晚飯,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在獨克宗古城裏逛逛。

長江第一灣,Source: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香格里拉,獨克宗。

虎跳峽在金沙江上游,是雲南境內最大的峡谷。虎跳峡裏面礁石林立,有許多險灘,還有十個不小的瀑布。金沙江在這裏被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擠在中間,迫使金沙江在這短短的山溝裏下降12,800英尺。虎跳峽峡谷最窄的地方只有100 英尺左右。有人說,一個猛虎如果從此下山,它只要在江中的礁石上一跳就可以腾空而起到達對岸,所以以虎跳峡為名。

虎跳峽我們沒去。

巴拉格宗大峽谷
巴拉格宗是一個大峽谷。它在香格里拉的西北邊,離香格里拉不遠。它有自然的山川景觀,壯觀的峽谷和原始的森林。景区内最高的巴拉格宗雪山海拔18,818英尺是香格里拉附近最高的山峰。

我們在黃山欣賞過它的西山大峽谷。巴拉格宗峽谷我們就不去了。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離香格里拉比較遠,位于香格里拉市東南約80英里。哈巴是納西話,意思是”金子的花朵”。它的海拔是17,700英尺,跟玉龍雪山遙遙相望。這兩個山脈的中間就是虎跳峽。我們從麗江坐車去香格里拉的途中,司機讓我們下來在路邊的一個觀景臺遠遠的看着哈巴雪山雲霧彌漫的頂峰。我們在麗江的時候已經去了玉龍雪山,哈巴雪山就不用去了。再說,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比哈巴雪山的主峰還要高650英尺。再去一個雪山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從麗江去香格里拉路上,我們停下來上廁所,休息一下。這裏有一個小店。賣水果,巧克力糖。許多旅客在這裏歇腳。廁所不乾淨,太多人。一次一塊錢。後面就是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我們沒去。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很遠,開車從香格里拉去至少要四個半鍾頭。它在雲南和西藏的邊界,在瀾滄江,怒江和金沙江三江匯流卻不交流的地方。這三個江都在小學唸中國地理的時候學過。當然,我早就不記得學了些什麽了。

梅里雪山有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別名:雪山太子。梅里雪山山脈有13座山峰。每個山峯的海拔都超過19,680英尺。藏族人叫它們“太子十三峰”,認為它們是”修行於太子宮殿的神仙”。梅里雪山的主峰是卡瓦格博峰,它的海拔高達22,110英尺,是雲南省的第一高峰。它也是藏區八大聖山之首,更具有“世界最美之山”的美名。

梅里雪山值得一遊,不過它離香格里拉太遠,我們也沒有去。

噶丹•松赞林
對我來說,噶丹•松贊林是香格里拉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如果你對藏傳佛教有興趣,可是你沒辦法去拉薩,那你更需要來香格里拉的噶丹•松贊林看看。

噶丹*松讚林最高的主殿叫”扎倉”。它的左邊是”吉康”,右邊是”釋迦牟尼”殿。其它的大殿屬於噶丹松讚林八大康村的,叫”康參“。這張相片是在噶丹松讚林對面的小山坡上照的。

去噶丹•松贊林需要買門票,大家可以跟著一個藏族嚮導聽他說噶丹•松贊林的歷史和藏族文化和風俗習慣。

據他說,噶丹•松贊林是一個傳統藏族建築風格的藏傳佛教寺廟。這個寺廟的名字是達賴喇嘛五世取的,不過,噶丹•松贊林這個名字需要一些解釋,也需要爲它正名。

首先,有些網站叫它:噶丹•松贊林寺。其實,最後面這個”寺”字是多餘的。在藏族話裏,”林”這個字就是寺廟的意思。松贊林就是藏族話松贊寺。不過大家都叫它松贊林寺。

其次,在松贊林前面的”噶(發音ga,二聲)丹”是表示松贊林的傳承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西藏拉薩建立的噶丹寺。

格魯派是西藏佛教在十五世紀中興起的一個教派。它的勢力經過極大的擴張後逐漸成為藏傳佛教中最大的派系。格魯派的宗祖是宗喀巴大師。他大力革新當時頹敗的西藏佛教,提倡僧侶應該嚴守教規,不准娶妻,不允許奢華。宗喀巴以黃色僧帽為其遵守戒律之象徵,所以格魯派也被稱為「黃教」。

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立者”宗喀巴大師”

Source:每日頭條,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立者。2018-05-29 由 擎艺文化 發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6lr945q.html

因為”宗喀巴“大師的師承出自於噶丹派,所以”格魯派”又叫新噶丹派。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興建甘丹寺,也就是噶丹寺,象徵性的標誌著“格魯派”的創立。噶丹寺坐落於拉薩市拉薩河南岸一個叫卓日吾齊山的旺波日山頂上。它離拉薩市57公里。噶丹寺規模宏大,建築雄偉,鼎盛時期有僧人 5,000 到 6,000 人。

西藏甘丹寺。 Source: 西藏攻略:甘丹寺;藏地极天户外-Plet-Pan 发布于 2017-12-27 15:16:39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89587659469088

順便提一下,格魯派有兩大活佛體系:前藏的達賴喇嘛和後藏的班禪喇嘛。從17世紀中葉達賴喇嘛五世掌權開始,都是達賴活佛體系當權,一直至今。這是導遊說的。我不見得都記住了,也可能聽得不對。

剛才我們把噶丹的來源解釋了一下,現在回頭來說一說松贊林。

松贊林是第五世達賴喇嘛在經過康熙皇帝恩准以後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中甸縣修建的。

噶丹•松贊林的海拔和香格里拉相同:大約 11,080 英尺,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別名”小布達拉宮”。松赞林是雲南,四川和西藏三地藏區的佛、法和僧的道場。來此朝聖的信徒終年不斷。所有區域內重大的事情都在這裏由活佛和資深的僧侶討論,決定。迪慶自治州有八大康村,由松贊林裏面的八個”康參”管理。八大康村(教區)的事也在各教區的”康參”內決定。松贊林還擁有大量田地、山林、牧場、牲畜、武器以及雄厚的資本。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了兩百多年到1957年。那年,大陸在中甸一帶開始推行改革政策。

1957年3月,一些松贊林的僧侶在西藏政權和中甸當地”康參”的秘密組織之支持下,在松贊林召開抵制改革的”布拉會議”。據說,這些人發動武裝叛亂還殺害了當地的政府官員。叛亂被平息後,雲南政府在中甸成立了迪慶藏族自治州,立中甸縣爲州之首府。松贊林的一些僧侶被遷走,剩下的300位僧侶開始自治自理,小型的宗教模式。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松贊林的寺廟被炸藥炸毀,所有的經書被燒,寺內佛像全被砸毀。前後兩次大規模的破壞把松贊林破毀殆盡,未留一草一木。松贊林活佛以及一眾僧侶全都遭到批鬥。

文化大革命以後,活佛和僧侶被平反。1982年,中國政府花了大錢在原寺之廢墟上重修噶丹•松贊林。

新的噶丹•松贊林有三個宏偉的金頂大殿:主殿”扎倉”在中間,它的左邊是”吉康”,右邊是”釋迦牟尼”殿。導游說,這三座大殿分別代表僧、法、佛:先在左邊的”吉康”學做僧人。再去中間的”扎倉”學習佛教的法則。最後才能去右邊的”釋迦牟尼”殿去領會佛的境界。

噶丹•松贊林的三個寺廟內不准照相,所以沒有相片。大殿內有僧侶誦經,有許多金身佛像和五世達賴喇嘛的雕像。牆上和大廳裏掛了許多五種顏色的經繙,寺廟內放了很多佛教法器。菩薩的唐卡畫像,佛經裏的歷史故事和故事的背景彩畫也到處可以看到。很多菩薩的面貌很兇,用的顏色都非常鮮艷。這些菩薩的腳下踩著在陽間做了壞事的惡人。導遊說這是警告大家生前不要做壞事,死了以後才不會下地獄。大殿的屋頂有許多金子包起來的轉經桶和雕塑。我們爬到屋頂的陽臺上,超近距離仔細的欣賞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傳法器。實在是壯觀無比。

後面一排從左到右分別是吉康,扎康,釋迦牟尼殿,绒巴康参和獨克康參。前面的金頂大殿是洋塘康参。

噶丹•松贊林中間有一條路和一個很長的階梯。一直通道扎康主殿。

 

前面是噶丹•松贊林的大門。三個大殿在後面。停車場在右後方。只有景區的電瓶車可以來這裏。不過,我好像看到公共汽車也來到這裏。

我們在噶丹•松贊林對面的小山上。不少人爬到這個小山上照相。也有幾對年輕夫婦帶着一個團隊來這裏照結婚照的。

大門口牆上的壁畫。松贊林裏面的金殿裏有很多這一類的壁畫。

這應該不是觀音。她手上拿着一個白法螺。白法螺是藏傳佛教八寶之一。藏語叫它“當給”。白法螺在藏傳佛教中是一個法器。藏傳佛教用法螺洪亮悠揚的聲音來代表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震四方。據說,聽到他的聲音不會掉進地獄,不會轉生投胎成牲畜,也不會進入惡鬼道。你看那個窗戶。它的畫工精細,顏色鮮豔。是松贊林大殿裏面窗戶的代表。這是在主殿屋頂的外面照的。

藏族佛教八寶之一的法輪。

從樓梯最高處往下看。一直通到松贊林的大門。我們還看到幾個憎侶在那裏監督工人整修房子。

這是主殿上面金光閃閃的鎏金宝幢。應該是一層層薄薄的真金紙貼在銅幢上面去的。

屋頂上比人還要高貼金的宝幢。你看做的這麼的仔細,這麼的精巧。流傳千古都不會褪色。

金碧輝煌,金光閃閃。非常壯觀。

主殿屋頂的鎏金鹿和法輪。這是噶丹*松贊林的標誌。西藏拉薩大昭寺也有這個標誌。據說,釋迦牟尼答應神兽黄金千角輪的祈願講經布道。森林中的金鹿和其它野獸都来聽道。這就是一公一母,两只跪着的金鹿和法輪的典故。法輪代表佛法無邊。Source: http://www.zanghansy.com/zcfj/zcfjmc/2017/0327/4937.html

:

從主殿屋頂往香格里拉市那邊看。前面就是拉姆央措湖。左邊遠處的雪山就是哈巴雪山。相片的精細度不夠,看不到龜山上面的轉經筒。要不然就是被高房子或小山擋到了。松贊林的跪金鹿和法輪,大門前的小山坡,巴士站和湖邊的棧道都在眼底。左邊一排木架子是用來曬乾青稞杆的。

主殿內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菩薩壁畫。這是在主殿的屋頂上看到的。每個菩薩的表情不同,衣着有別,面貌有分,手上拿的東西也不一樣,分散在屋頂和牆壁四處。

非常美麗的窗戶。這個窗戶跟先前的那個窗戶設計稍微有點不一樣。那個圓的圖案是藏傳佛教八寶之一的寶瓶。

整個主殿的屋頂都是金光閃閃的。這些應該是用鎏金銅板做的。這不知道要用多少金子才夠用啊。

鎏金屋頂檐角的龍頭象鼻祥獸,屋檐下的菩薩壁畫和勝利幢(chung,平聲)全都在眼底。 勝利幢,藏語叫“吉參”,代表佛法戰勝邪惡,修成正果的意思。

康参殿。我不知道是那一個。這在主殿的右後面,所以有可能是絨巴康參。每個康參的大殿都是那一個康村的辦公室。所有康村裏面的事都在他們自己的康參裏面由自己的康村年高德重的憎侶們解決。

導遊說最小的憎侶只有七歲。他們離開家鄉到松贊林做憎人。他們在大師兄的指揮下搬運木材。不知道什麼酒店架子壞了。拆下來做柴火用。這好像是杜克康參的邊門。

松贊林也收微信捐款。當然也收現錢。科技的進步已經到寺廟裏面了。

主殿左邊的吉康殿。這裏是學做憎人的大殿。小憎人學唸經,從最基本開始學怎麼做憎人的地方。這裏畢了業舊區主殿雪佛法。

松贊林裏面有八個康參。這是介紹“卓康參”的牌子。每個康村都有一個康參,分佈在松贊林各處。每個康參都有一個牌子介紹他們的康村。麗江屬於卓康參。

松贊林大門後面的路和146層階梯。最上面就是扎康主殿。爬這個階梯可不是開玩笑的。嚮導帶我們走個三四十階就停下來讓我們喘口氣。他年輕,一面說,一面走,健步如飛,如履平地。我問我的司機,他說他們來香格里拉十幾年了,早就習慣了。

在這三個金頂大殿的四周有八個按照僧侶來的地區和他們的籍貫來分的”康參”。這八個康參分別是:獨克康参、扎雅康参、東旺康参、绒巴康参、洋朵康参、吉迪康参、卓康参、鄉城康参。八個康參象徵八瓣蓮花。主大殿的西邊有一個護法神殿。這幾個殿堂與轉經路上的白塔都比原先的要宏偉,壯觀。中甸政府還爲松贊林蓋了一個前門。從前門到”扎倉”主殿蓋了一個條通道和146階石梯。從中甸縣城到松贊林開了一個公路還舖了自來水管。以前要跑一個鐘頭取水喝。現在有水龍頭就方便多了。遊樂公路也早就了松贊林成爲一個觀光勝地,增加了四周藏族人民的工作機會和收入。1985年後,噶丹•松贊林完全恢復了正常佛事。現在的噶丹•松贊寺約有僧人700名。我猜中國政府,中國領導階層和中國人民現在想起那一段歷史,對文化大革命還是心有餘悸吧。

想起來,如果我媽媽在1948年沒有堅持爸爸帶着媽媽,奶奶和我一起來臺灣,我很可能就會變成紅衛兵或是被紅衛兵的一份子或者成爲他們鬥爭批判的對象。人生不能重來,我還真不知道我要是留在大陸,接下來的那幾十年會如何呢。這就是命。無法解釋,無法猜想,無法改變。有可能是天生註定的呢。誰知道。

四大天王之一的東方持國天王菩薩的壁畫。這是在大門口看到的。我們的導遊在大殿裏面說了好幾個菩薩,可惜我根本記不得誰是誰。

 

噶丹•松贊林的前面有一個湖叫”拉姆央措湖”。湖並不是很大,繞著湖走一圈大概要一個鍾頭。我們沒事就繞著它走了一圈。拉姆央措湖在藏語中的意思是”聖母靈魂湖”。它是藏族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拉姆央措湖在藏區的名聲很大,湖中有各種水鳥,可是看不到什麼大魚。我們的導遊說,許多年以前,拉姆央措湖是一個相當大的高山湖。湖面很大,湖水清澈,風景如畫。可是,經過多年的忽略,湖面縮小了許多。湖中的水草很多,湖水也不夠深,生活在這裏的黑頸鶴和不同種類的鴨子也都少了不少。迪慶州的州政府想要幫噶丹•松贊林整治拉姆央措湖,可是松贊林的僧侶反對。因為他們相信這個聖湖是不能用人工方法來改變的。他們要給它幾十年,幾百年,這個聖湖自己會改變成一個新的樣子。

香格里拉的冬天下雪。草原上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沒有草給氂牛和牲畜吃。導遊說這些架子是夏天和秋天用來曬青稞杆的。曬乾的青稞杆冬天給牛羊吃。香格里拉市外面到處都是。青稞,英文叫 Barley,也就是大麥的意思。青稞做的粑粑很粘,可是我覺得吃在嘴裏有點粗。小麥,也就是麪粉做的類似粑粑的東西比較細膩,比較粘。

春天到了。松樹也冒出青綠的葉子,一點一點的慢慢的往上長。這是松贊林對面小山上看到的。

香格里拉不像麗江。這裏沒有大紅大紫的花朵。春天來了,這裏日照長,雨季還沒有到。開的最盛的就是這樣了。

你看這個湖,雜草很多,水也不深。水的顏色是深綠色。看不到大魚,也看不到湖底。湖中有幾隻鴨子。大多數的鴨子都在岸邊休息。大概它們也怕太陽。要不然就是湖裏沒什麼東西可吃了。我看於都被它們吃光了。

這三朵花好像不敢用鮮豔的顏色來打扮自己。猛的一看好像肥料不夠的樣子。

這朵花還差不多。不過只看到這一朵而已。

相親相愛,豆芽炒菜,先炒豆芽,後炒青菜。這是我們小時候就會唱的兒童民謠。看到幾對新婚的男女來這裏照婚紗照。衣服穿起還真像回事的。新娘子幫新郎整理衣服。攝影師在邊上準備。化妝師已經替新娘子化好妝了。衣服一弄好就要開始照。我每次看到男男女女穿的漂漂亮亮的來照相,總想看看新娘子是不是很漂亮。同時也要看看新郎配不配那個新娘。當然,我會祝福他們,願他們白頭偕老,恩愛異常。

導遊還說,逢年過節,僧侶會在湖邊和湖中央掛帷幔,幡旗,經幡,做法事。很多信徒也會來這裏誦經,祈禱,求福。有些信徒會來這裏放生。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千百年後也會如此的。噶丹•松贊林的對面有一個小山。它居高臨下是照相的好地方。山上有許多鮮花和綠葉在春天的陽光下綻放。

我猜來這裏的遊客大部分都跟團來。早上在旅館吃飯來,中午十一點離開,在香格里拉吃飯再去別的景點。我要警告你:松贊林根本找不到吃的。松贊林裏面,外面都沒有餐館。收票的和一個保安跟我們說,外面村子裏可能有。不過要爬一個長坡。他說松贊林的右邊,巴士站邊上有個小攤子。我們從松贊林出來已經是快兩點半了,肚子餓的不得了。這油炸的滋粑看起來還真不錯呢。我們買了個甜的兩個人分着吃。好像只有甜的餡,就算有其它味道的,我們也不太想吃。她還有氂牛肉串子,熱狗和炸土豆。

這是我們那天的中飯。很好吃。不是我們肚子餓才這麼說的。油炸出來的又香,又甜,又酥,又脆,怎麼會不好吃呢?我們在松贊林裏面呆的太久了。出來後又去繞湖一週。要上電瓶車以前肚子餓的咕咕叫,趕快找點吃的才找到這裏。

繞湖一週在湖對面照的。松贊林的景色真有一番風韻。那天有風,湖面水波盪漾,看不到松贊林的倒影。可惜了。晚上來這裏,月光下的松贊林應該更精彩,神祕,莊嚴,堂皇。

湖水中的倒影。還看得到我手中的手機呢。

湖不大。松贊林遠遠的看來還是很美。湖水在這裏伸展開來了。有山,有水,藍天,白雲,徐徐的微風吹來,水波盪漾,真是個聖神的好地方。

瘦乾巴的小氂牛。不過它們皮厚,毛長,耐寒,結實才能在這種嚴寒的高地上生存。氂牛是藏族人主要的食物。

不同種類的鴨子。大概有五,六百隻。真沒想到有這麼多隻。左邊樹下還有一大羣。只有少數幾隻鴨子在湖中戲水。可能小魚都被它們吃光了。怪不得看不到魚。

藏族佛教的六字 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我其實還不會唸。

噶丹•松贊林離香格里拉很近。坐車不用十分鐘,兩地相隔不過5公里。我們在光年酒店邊上的停車場叫了一輛出租車去的。第二天我們還請他早上帶我們去離香格里拉有一段路的“普達措國家公園”。

普達措國家公園
香格里拉有許多高山湖泊。它們的海拔在9,800英尺到14,700英尺之間。面積最大,風景最優美的就是普達措了。普達措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它在香格里拉的東北邊22公里。

因為普達措離香格里拉不遠,我們前一天就跟帶我們去噶丹•松贊林的司機說好,請他第二天早上九點半來酒店接我們去普達措。下午我們快要出景區的時候,早半個鍾頭打電話給他,他就會來接我們。

司機是漢人,四川來的。娶了一個彝族太太。可是他不會說彝族人的話,也不會說藏語,更看不懂藏字。我們說好一程¥80,講好第二天早上見。

當天早上他準時來接我們,開車半個鍾頭就到景區。坐電瓶巴士進去湖邊要15分鐘,顯然景區離入口有一段距離。我們在電瓶巴士上屁股還沒有坐穩,一個保安穿著黑色的制服走到車上問我們身上有沒有打火機,有沒有火柴。如果有,他請我們把它拿出來交給他保管。離開普達措以前再去辦公室拿。如果不交出來被查到,罰款從¥2,000 開始起跳。除此之外,還要留下來在普達措公園辦公室上20個鐘頭的課。當下就有兩個人把他們的打火機交出來,我們才開始上路。

我心想,美國大大小小的公園都讓人家烤肉,森林燒了火誰來負責?看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應該怎麽做,要不然為什麼加州 95% 的森林火災都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呢(2018年8月10號,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估計)?全美國,幾乎90%的森林大火都是人爲的(美國保險業數據)。難道美國人不懂這個最簡單的道理嗎?那為什麼還有這麽多一發不可收拾的火災呢?火災發生了以後,查到了始作俑者那又能怎麽樣呢?好在我不住在加州的森林邊上。如果你的房子被別人烤肉後留下來的火種燒光了,你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沒有救火的飛機,沒有救火車,沒有水。你那時候能找誰啊?那個自來水的水管在屋頂滅火?開玩笑。要不然找那個“冒煙的狗熊”試試看?

大陸用重罰,用禁止帶火柴這個簡單的方法來防止森林火災。誰對,誰錯,那個有用,那個有效,你就自己決定吧。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去湖邊的路上,有導遊講解。我們一路看到不少奇花異果,灌木松柏。動物只看到牦牛。飛鳥倒是看到不少。

她還告訴我們,”措”音 cuo,四聲,跟“錯”的聲音是一樣的。他問我們知不知道”措”這個字在藏語裏是什麼意思?藏人叫他們的“聖湖”措。普達措是藏族的一個聖湖公園,而屬都湖是普達措國家公園裏面最主要的亮點。

普達措國家公園大門。會吃人的大型野獸我們是看不到的。被它們吃了那還了得。鹿也沒看到。

普達措簡介。

我們坐電瓶車一路上看到很多像這樣的屋子。也不知道誰會來住。我們猜是給 Rangers 住的吧。

山坡上的野馬。

屬都湖景點介紹。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地方開放了。冬天也沒有滑雪的地方,可能是因爲大陸還不流行吧。不過,我相信以後等消費者有這個需求的時候,政府可能會慢慢的釋放出來讓私人公司來經營。這裏是不會開放的。藏族人認爲這是他們的聖湖。其它的山上說不定可以。

普達措的海拔在11,400英尺到13,640英尺之間。我們的目的地是屬都湖。她說,到了屬都湖,我們有三個選擇。第一:坐船遊湖一圈然後去坐電瓶車。¥50 一程。大概 45 分鐘。第二個選擇就是繞著屬都湖走一圈。路程最遠,路面高高低低,還需要爬坡。這一程大概要兩個半到三個鐘頭。第三個選擇比較容易。遊客可以順著湖左邊的棧道走去搭電瓶車的車站。這條路只有第二個選擇的一半遠,不需要爬坡,一路上都很好走。這需要一個鍾頭左右。她建議我們大家走棧道。我們採取了她的建議走棧道。

遊湖的船在湖中央。美麗窈窕的長髮小姐襯托出屬都湖山水的美。

筆直的棧道前面看得到的花就是高山杜鵑花。杜鵑花向來有“花中西施”的美稱。這裏的杜鵑花不豔,顏色有點淡淡的紫紅色。杜鵑花的種類有雲南杜鵑,亮葉杜鵑,腋花杜鵑,黃杯杜鵑和紅棕杜鵑,等等。杜鵑花枝幹很高,有的比一個人還要高一半。屬都湖岸邊還有龍膽花,報春花,芍蘭和百合等等。不過在棧道邊上沒看到。說不定開花的時間未到吧。

迪慶藏豬,其黑無比。這幾個小豬仔圓滾滾的,很可愛。雖然藏族人都不吃豬(大)肉,但是來玩的客人吃,有生意才有人養豬。迪慶只有1/是藏人。漢人有20%左右吧。

真的豬仔就是這個樣子。這是附近農家養的,它們跟氂牛和羊一樣到處走來走去。這一隻跑到普達措遊客中心的廣場來了。據我們的司機說,他們都會自己回家。真聰明。

普達措公園是一個由原始的湖泊,濕地,高峰,山谷,溪流,森林,沼澤和草原組合而成的原始生態系統。許多植物只有在這裏可以看到。牦牛,小松鼠,野馬都可以看到。只是我們只看到幾隻而已。

普達措山川壯麗,風景很美,自然景觀非常吸引人。可是它比起美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Yellow Stone,黃石公園,要差遠了。黃石公園裏面有許多景區,有很多可以看,可以參觀的地方。有木屋可住,有餐館可以喝酒,和咖啡。吃飯,有野外營區可以露營,有烤肉架可以烤肉,有 Old Faithful 可以欣賞,有大湖和大河可以釣魚。你也是敢,還可以用弓箭或獵槍打鹿,大熊,大鴨子。冬天,這一帶還可以滑雪(說不定。去了好幾次,現在不記得了)。

普達措只有一個不算大的大湖,只能看,只能坐船繞一圈。如此而已。裏面沒吃的。好像有個亭子可以買一些零食。好像還可以賣生力麵。如此而已。外面的幾個攤子根本不夠水準。遊客中心裏面連咖啡都沒有的喝。公園裏面走了一圈就玩完了。有點失望。看來來這裏的旅客還是半個多。

山頂上有一個白塔和兩個手機訊號的塔臺。這兩個小姐不知道是那一個少數民族的女子。衣着鮮豔。有坑是彝族的妙齡少女。

屬都湖並不大。孤獨的野馬默默的在吃草。藍藍的天,飄着幾朵白雲。深藍的湖水,寧靜的草原讓我們這兩個住在空氣不太好,又狹擠的臺灣羨慕不已。不過,真的來這裏住,那裏會有臺灣這麼方便呢?再說,天天看這個湖也會看樣了。你說是嗎?人就是這麼不滿足。每個地方有它的好,有它的壞。有取有舍,有失有得,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我在想:要是普達措國家公園(或者另外一個不是藏族聖湖的公園)能夠在公園裏面播出一塊地蓋個遊客中心,再蓋幾個國際級的餐館,咖啡廳,酒吧和幾百個一流的 cabins 那就好了。

所有來玩,來住的人必須遵守公園的紀律和嚴格的規則。每個家庭先放人民幣一千元做押金。要走以前派個 ranger 去檢查。不及格的扣錢。規矩定下來,不合標準的就一項一項的扣,一直扣到遊客痛為止。反正微信,支付寶每個人都有。方便的很。你說這樣行得通嗎?自然環境保護了。遊客也有足夠的意願來這裏遊玩。公德心也學到了。小孩也學到了如何保護自然環境,愛惜公共設施。遊客來的多了,公園也能夠多賺一些錢。這不是一舉數得嗎?

這是夢想。行不通的。中國人多,素質和修養參差不齊。雖然我們這十年親眼看到不少的進步,可是要把整個中國變成一個古聖先賢所說的”禮儀之邦”,那兩代,三代恐怕都不見得能夠改的過來。你說是不是?

普達措這裏也沒什麼可吃的。有一個小賣場,裏面有幾個攤子。我們打電話給司機請他來接我們,順便吃點零食。回香格里拉的路上,一路看到許多山腳下寧靜的小村莊。居民們養幾隻氂牛,養幾隻豬,養幾隻雞,養幾隻鴨。養隻狗吃剩飯,看豬崽子。自己種些菜,種些花。討個老婆,養幾個娃子,日子這樣過不也是高高興興的嗎?不用朝七晚八的,多好啊。養的牛,豬都自己會回來(司機說的),我省事多了。天天呼吸新鮮的空氣,喝沒有污染的雪山水,吃菜園裏拔出來的菜,把冬蟲夏草當花生米吃,吃沒有抗生素的雞肉,和自己釀的青稞酒,擠氂牛奶,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健健康康的活到一百歲跟數123這麼簡單。這也是生活啊!這該有多好。

手機三十幾,每天開十二個鐘頭。另外十二個鍾頭給他的表哥開。最近他的表哥鄉下的家裏有事,他一天開十,五六個鐘頭,還不是想多掙點錢。不過,他說再過年把情況就會好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高鐵要來了。高速公路年底要通車了。他說他已經等了三年了。他說,對外交通好了,高鐵一個半鐘頭就能從麗江來。開車也不用四個鍾頭。來香格里拉的遊客就會增加。他們開出租車的就能多載些客人。他太太在餐館上班,生意也會好了。我心想,這就是大陸蓋高鐵,蓋公路的原因。一個香格里拉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中國政府當然知道。可惜的是這三年過渡時期就苦了這些靠別人吃飯的老百姓了。我們走後,多給他一定車費,聊表寸心,也希望他以後能多賺點錢。

香格里拉城外的農夫也開拖拉車。一路上看到機間房子在蓋。拖拉車用的上。馱豬崽子去市場賣也拍得上用場。

你看到這個房子門口的那幾根木頭柱子了吧?我們司機說:家裏越有錢,房子就越寬,越高,越深,柱子就越長,越粗,越大。他說,房子的外觀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子。單調,沒有變化。裏面的裝潢才是真正講究的地方。搞個房子有時候要一兩年。裏面的裝潢比房子的造價都要高。他說,現在香格里拉有名了,旅遊業發達了。許多人都賺了不少錢。房子越蓋越好,越蓋越大,越蓋越講究。不像以前都是木板屋,泥土牆,鋪着青稞草擋風霜。我們的司機做事努力,待人誠懇,一打電話他就說二十分鐘到。他說,以前的遊客不怕花錢,他也攢了一些錢。最近幾年比較苦。不過他對即將到來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給他很大的希望。他和太太都是小老百姓,只能靠努力養家。他說他以前做農,其它什麼都不會。根本賺不到錢。守着那機分地,要窮一輩子。香格里拉有了旅遊業他才學開車。現在也能存些錢了。我看他很想要買一間這種房子,說起來津津樂道的。講裏面的壁畫,裝飾惟妙惟肖的。我猜,他能在城裏買個小房子就高興了。祝他們早點能夠賣到房子。香格里拉二手房均價是¥5000 塊人民幣一平方米。一間30坪(差不多1000平方英尺)的房子只要美金七萬四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差不多要50萬人民幣。我們的司機一個月只能轉個三,四千。對他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啊。他夫婦兩打拼一下還是有希望的。

 

嗯,娃子養多了沒關係,政府有補助。長大了可以幫忙做莊稼。不過老婆吵着要買新衣服就有點困難了。少不得多養幾隻氂牛拿出去賣了才行。

獨克宗古城
我們在香格里拉住的酒店,第五隕石系列的光年酒店,就在”獨克宗古城”裏面的”獨克宗花巷”裏。這是一個新的酒店。2018年11月才開始營業。

獨克宗花巷。不到一年新。光年酒店就在花巷的最後面。

花巷大門前的兩隻氂牛雕像。應該是銅鑄的底子然後鎏金的。

我們的司機說,”獨克宗花巷”是一個資本非常雄厚的私人企業,雪松集團,花了大錢在獨克宗古城的北門附近,從平地上,一根根木頭,一塊塊磚石,一片片瓦,憑空打造出來的。記得我說過麗江古城裏面的”大研花巷”吧?也是雪松集團打造的。他說,雪松有錢,有背景,有勢力,是雲南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他知道,因為獨克宗花巷幾個月以前開張的時候擺了個大排場,達官貴族來了不少,把香格里拉弄得熱鬧非凡。他靠開車吃飯,當然會注意這一類的消息。他知道我們住在光年酒店,還問我們裏面的情形呢。大部分來這裏的遊客是跟團來的。這些人基本上是不會叫出租車的。只有散客才會叫車。像我們叫個車到處跑。不過花費的錢很少。香格里拉到底還是一個比較便宜的地方。

獨克宗花巷夜景。裏面有大銀幕的是一個露天的舞臺。平常晚上六點有節目。我們都不在,只有作罷了。

我們的房間。一點都不奢華。簡單的藏族擺設而已。簡單,樸素,大方。

雲南人愛喝茶,所以房間裏有茶具。抽屜裏有好幾包茶葉。都是散裝的茶葉。不是茶粉。

窗戶外面就是龜山,大佛寺和世界最大的轉經筒也在眼裏。晚上更漂亮。

很簡單的裝飾點綴着這個不大的房間。

我們早上坐車從麗江來,到了旅館,入住以後已經兩點半了。客服說酒店廚房關門了,沒有飯吃。我們可以去外面餐館,就在花巷門口。我心想,我們還要梳洗一下,何不叫個外賣來吃吃。上了美團,恢復我的賬戶,找到我想吃的東西。APP 一點,微信一付,網路上說要25分鐘。我馬上打電話到樓下大廳告訴櫃檯說菜到了打電話給我我下去拿。不到二十分鐘,房門的電鈴響了。我還不知道是誰。他說他是美團外賣。沒想到他送到我房間來了。¥4外賣費應該是給外賣員的。餐館加了一個點餐費。這應該是餐館額外的收入。¥4外賣盒費用。香格里拉地方小,兩點半沒客人,餐館不忙,才能這麼快送到。熱乎乎的三個菜,油多了點,有點辣,味道重,香料濃。味道還可以,只是飯有一點點硬。不過還不到咬不下去的地步。青菜很新鮮。不知道是那裏運來的。一路上沒看到種菜的啊。昆明倒是個種菜,種花的好地方。大陸還剛剛處在豐衣食足的階段。上海的中產階級知道少吃油,少吃鹽的好處。香格里拉還早。油多,汁多,飯多,菜多。很正常。

吃了飯我們就出去玩了。正好花巷裏有表演。演的是一個年輕,瀟灑,強壯,體面的藏族帥哥要娶媳婦了。這可是一件大事。大家正在等新娘子呢。不但新郎着急,我們也替他緊張。馬上要掀蓋頭了。掀了蓋頭就是一翻兩瞪眼的時刻。這可是一輩子的事啊!這怎麼能不緊張呢?新郎邊上的那個男的叫我們耐心的等着。等一下新娘出來的時候別忘了拍手,替新郎壯壯膽。你看他們個個的表情,對着樓上的媒婆看着,多麼的期待,多麼的嚮往。連口水都要掉下來了。我不知道後面最邊上那個揹着搶的是幹什麼的。是不是新娘的哥哥,在那裏替妹妹把關,怕新郎悔婚?新郎當然是中間那個最高,最壯,最好看的帥哥。就是那個身上揹了幾串大珠子,腰上綁了個紅裙子的那個少年郎。郎才女貌,哥有情,妹有意,絕對是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快了,鑼鼓敲起來了,山歌唱起來了,新娘就要出來了。別說那個新郎緊張,連我都想看看藏族的妙齡少女有多貌美,有多苗條,有多風情,有多開放。

她話最多,是媒婆。她就是在樓上站在新娘邊上的那一個。看來官不小。你看她,瓜子臉,柳葉眉,櫻桃嘴,小蠻腰,花枝招展,派頭十足。一路走,一路唱,一路吆喝着呢。嗯,媒婆這麼標緻,那新娘子不是要跟天女下凡一樣了嗎?期待。

剛才新娘在樓上遮着臉,弔大家的胃口。這一下總算要出來了。當然媒婆後面是伴娘。四個打着花傘的先出來,然後在後面一字排開,把陣勢先擺起。哇,竟然是美如天仙的妙齡少女。另外兩個伴娘攙着新娘慢慢的走來了。好戲要上場了。我們一個勁的拍手,叫好,吆喝,吶喊,替新郎打氣。

五,六個撐着花傘的伴娘出來以後就該新娘了。只見她輕搖慢擺,婀娜多姿,蒙頭遮面,款款而行,總算走到新郎的對面了。好了,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的美。讓我看看你的臉蛋像美滿的月亮還是像大紅的蘋果到秋天。期待。緊張。

這不揭還好,一揭把新郎嚇得魂飛魄散,晚上都睡不着覺。大驚失色之餘,掉頭就逃。雖然他沒有抱頭鼠竄,可是他好像連命都快沒了。媳婦你收回去吧,我不要了。快幫我找個洞鑽進去,做一輩子的光棍吧。我們等的美嬌娘變成一個男的醜八怪。大家都笑得人仰馬翻。

新娘傷心欲絕,媒婆好言相勸。這不還有我媒婆嗎?錢拿了妳的,當然要替你辦事吧。我做事,你放心。妳等着,別哭。我去吧那個殺千刀的追回來。保證今晚送你入洞房。我這個媒婆是白做的嗎?看我的。

我看到那個拿槍的動起來了。新郎被乖乖的押回來。想逃?門都沒有。乖乖的給我回來拜堂。新娘子可是盼了好久了呢。新娘的大哥出來主持公道,新郎別無選擇,只有乖乖的就範。媒婆好說歹說,再看看新郎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算了吧,就此一回,下不爲例。新郎決定犧牲小我,勉爲其難的成全了這段姻緣。

 

 

 

大家請讓讓路,請讓讓路。新郎,新娘來了。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送入洞房囉!媒婆陪着在邊上走。這下子大功告成,介紹費入微信了。新娘的叔叔在後面押着,正在開導新郎呢。除了指點迷津以外,少不了還要給新郎一點祕方。新郎無計可施,垂頭喪氣。新娘含情脈脈,喜上眉梢。

客人還沒走。大家一起跳個舞送給新人最真誠的祝福。

載歌載舞,盡情歡笑,出外旅遊不就是圖個輕鬆愉快嗎?獨克宗花巷的見面禮來的正是時候。很精彩的第一印象。雖然遊客不多,二十幾個演員,個個都盡心盡力的爲觀衆表演。可愛。難得。

 

這是光年酒店的地下室。表演的演員跟我說他們要去休息了。晚上六點旅客吃長桌宴同時看他們表演。我們要去獨克宗古城逛街,沒法子看了。再說,我們是自由行的散客。沒不要錢的飯吃,也沒有看表演的票。我猜,這是光年酒店和獨克宗花巷固定的表演之一,專門給旅行團的遊客看的。光年酒店很大,可以容納不少遊客。以後遊客多了,可以分兩班:六點一班,七點半一班。一面吃飯,一面看表演。看完了還可以去隔壁看“遇見。香格里拉”歌舞劇。這些財團知道如何賺旅客的錢,也知道如何抓住旅客的心。給他們車坐,給他們吃的,給他們住的,給他們看表演,在給他們買東西。一貫作業,上上下下全包了。

 

 

 

飯堂裏的菩薩掛畫。我不知道這個菩薩是誰。可惜,相片不太清楚。這些都是唐卡繡。

畫中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

獨克宗花巷裏有二十幾個店鋪,一個大舞台,三個大小不等,都用第五隕石做商標的酒店。光年酒店最大,好像有三百多個房間。花巷裏有藏族的風情,文化,彩畫,木雕,手工藝品,大刀,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十足的表現出藏族文化的驕傲和風采。我們很喜歡。

花巷裏面。晚上沒有幾個遊客。我們晚上九點回來,遊客可能還在看歌舞劇。不過街上是有點安靜。

 

現在是香格里拉旅遊的淡季。不知道五一,暑假,十一和新年期間真正忙的時候是個什麼情況。

幾個金的轉經筒。對藏同胞族非常重要。

花巷是一個周圍都是四層樓高,一共二十幾個店面,獨立的建築物。加上幾個酒店,一個劇院。規模不算小。全都是硬石板路面。你看房子設計非常精美,看得出來,作工很仔細。

唐卡畫像。手工很精細。這是唐卡畫或唐卡刺繡的特色。藍臉,三個眼睛的菩薩希望人在生前行善。我們去松贊林的時候,導遊提過他。他是藏傳佛教裏面的護法。名字是“瑪哈嘎拉”。有兩臂,四臂,六黑臂或白面等形象。是一個智慧護法。

花巷裏面的傢俱店。晚上快九點了還開着呢。我有點擔心怕它熬不過下一個寒冬。可惜我們沒有這個需要,不然買幾件金光閃閃的小物品回家擺一擺也不錯。香格里拉生活水準比較低,房子,坐車,旅館,東西的價錢和吃的都比較便宜。酒店的房間比上海要便宜一半。美金這段時間又比較值錢。窗外看一看吧。

只是,我們去的時候不是香格里拉的旺季,五一剛剛過,六月學校放假以後到十一才是旺季。獨克宗花巷人很少,空的店面多,看起來還真替老闆著急。誰知道,說不定獨克宗古城跟臺灣的薑母鴨生意一樣吧:做三個月可以吃一年。哈哈。不過,他還說,香格里拉冬天就沒有幾個人來了。山上大雪紛飛,路不好走,旅行團不來,散客也不來。整個香格里拉就只有當地的居民。生意就差多了。

我還知道獨克宗古城在幾年前發生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事。

獨克宗古城最早建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一直是茶馬古道上進入藏區以前的一個重鎮。2014年1月11日,獨克宗古城發生了一場大火。古城裏面的路窄,大型的救火車根本不能發生任何作用。大火延燒了十個鐘頭,古城裏面兩百多個住宅和,建築物都在這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廢墟。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都付諸一炬。

我們去一個唐卡的展覽館,在裏面看到被焚燬的經書,古畫和菩薩雕像。店老板還說,許多明清時期的房子都被燒的一乾二淨。火災後古城的相片看起來還真淒涼,實在是令人惋惜。

香格里拉市政府和私人企業下了大本錢重建獨克宗古城。而獨克宗花巷就像是一個從廢墟中升起的鳳凰。我們適逢其會,非常幸運,也很高興能住在一個幾乎是全新的酒店裏。

我是在網路上看到別人介紹才選了它的。住新的酒店真好,什麼都新,住的舒服,住的高興。還有,我決定光年酒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酒店全天候提供氧氣,房間裏也有足夠的氧氣。睡覺的時候也不會因為缺氧而引起不適。我們年紀不小了,而我也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小心一點比較好。我知道這裏最大,最豪華的香格里拉酒店也有這種服務。不過,有新的酒店住,去別的酒店幹嘛?光年酒店不貴,有一個很大的餐廳,不過,他們的早飯我不喜歡。

晚上快九點還有人在光年酒店的餐廳吃飯。說不定他們的生意沒有那麼壞吧。早上我們起的晚。旅遊團的客人七點半,最晚大概八點幾乎都走了。

房間裏的氧氣指示器。髒了點。

光年酒店大樓新,設備新,房間新,浴室新。,房間裏補充氧氣的設備還是我們第一次住。感覺有點新奇。可是,我不知道住在沒有補充氧氣的房間裏是個什麼滋味,不知道晚上會不會因為氧氣不夠而驚醒,做噩夢或睡不著覺。所以也沒法比較。

獨克宗花巷的投資客還耗費重金蓋了獨克宗劇院,聘請許多藏族藝人來花巷表演。他們在獨克宗花巷的街道上表演街邊短劇像少男少女歌舞傳情,藏族結婚鬧劇和長桌宴,等等。這些即興表演還主動的讓來參觀的遊客加入一同歡樂。

另外,他們還把藏族人的風土人情和聞名中外的茶馬古道的傳奇融入了一個六十分鍾的歌舞劇裏面。這個歌舞劇的名字叫“遇見,香格里拉”,是邀請了舞蹈設計家,演藝設計家和國際音樂家一同設計,指導的。這些藝人,我相信許多都是當地的藏族人,歌舞水平相當的高。他們穿著打扮都很吸引人,舞蹈的動作也非常專門。我們去看了,對舞蹈團的演技和場地的佈置很欣賞。表演當中還常常迎來遊客的掌聲。

獨克宗花巷的大型室內歌舞劇。非常值得一看。隆重推薦。

看得出來,獨克宗花巷花了不少心思要把藏族的風土文化,生活習慣和美麗的建築展現在遊客的眼中。大概獨克宗花巷也知道,只有能夠令客人流連忘返的才能吸引客人來這裏參觀,消費。我們到獨克宗花巷的時候,根本摸不清方向,也不知道我們的酒店在那裏。我知道它就在附近因為網路上的相片就有獨克宗花巷的影子。在我們東張西望的時候,一位長髮小姐出來,知道我們在找酒店,就幫我們拉著行李,從邊門去酒店的大廳。她說從這裏走不需要爬40階的樓梯。

40階的樓梯,一階都不少。上面就是光年酒店的大堂。

在我們出來逛街的時候,獨克宗花巷裏面的店鋪一般來說生意都不怎麽好。當然花巷才開半年,大概需要一些時間來告訴大家它們存在吧。不過,門口的一家非常有名,有一百年歷史的米線餐館和一家很流行的炸雞店的生意還不錯。裏面賣傢具的,賣藏族文物的就不行了。

獨克宗古城四方街一家賣刀的。藏族人對刀鋒重視。以前是刀不離身的。現在的刀都當作鎮家之寶,是要傳給子孫的。有一個遊客說他以前在這裏買了一把短的小刀。這次要買個長的大刀,掛在家裏。大多數的刀外面的裝飾都是銀的。我們好像沒看過有金子的裝潢。普通一把小刀,一尺長吧,可以賣到¥50。當然跟刀鞘外面的裝飾,寶石多少有關。傳家之寶,兩三尺長的要兩千塊人民幣。獨克宗古城裏面有很多刀店。不過沒看過有多少客人。可能現在是淡季,沒什麼人來。

 

我們通常都是九點以後才出來吃早飯。等我們出來的時候,整個大大的餐廳,二,三十張桌子,就只有我們兩個和幾個服務員。怪寂寞的。絕大多數的客人都是六點半,七點起來吃早飯。吃了飯就坐巴士去景區玩。這些旅行團大部分是從麗江來的。他們一大早離開麗江,中間去虎跳峽和長江第一灣,然後來香格里拉兩天,一個晚上。在香格里拉吃個晚飯,看“遇見,香格里拉”,然後住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在回麗江的途中去哈巴雪山。在那裏三個鍾頭左右,晚上八點半回到麗江。

我們在光年酒店的四個晚上都沒見到幾個客人。不過我們入住的那天下午,還碰到一個旅行團入住。當天晚上,攜程,我們訂酒店的網站,還送我們一張“遇見,香格里拉”的票。我不知道攜程是不是弄錯了,以為我們是跟團來的。我也沒有多問,既然有一張免費票,那我們就再買一張,等一下去看看吧。

這是獨克宗花巷“遇見。香格里拉”歌舞劇院。可以坐六,七百人以上。好像晚上七點半開始。一個鐘頭。快九點了。要結束了。

我去網路上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我網路上的票,¥280,比光年酒店賣的票要貴¥80。搞什麽鬼,竟然差這麽多。後來我才知道,現在是新開張期間,買一送一。

原來,獨克宗花巷最後面,光年酒店的樓下有一個可以容納數百人的歌舞表演廳。“遇見•香格里拉”是當地藏族藝人表演的大型舞台歌劇。歌劇講的是香格里拉的景色和當地的風土人情。雪域高原的歷史文化,藏族人民愛護自然的的心聲,茶馬古道的傳奇故事,藏族男女的愛慕之情和藏族兒女對宗教的奉獻。他們對藏族寺廟的崇拜,對佛教真誠的信仰,對藏族神話的的嚮往,對”心中的日月”的期盼全都赤裸裸的展示在觀眾的眼裏。

獨克宗花巷歌劇院進門的大廳

遇見。香格里拉歌劇表演正式。轉經筒象徵表藏族人民心中對佛祖的崇拜和未來美好世界的精神寄託。

載歌載舞象徵藏族人民樂觀,開朗,歡樂,嚮往未來的天性。

宗教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佔有強大的地位。猙獰的護法告訴藏人要做善事。

這一片段由十幾個大鼓和健壯的藏族青年承擔。他們的演出有活力,有韻律,有節奏。動作一致,舞姿優美,表演誇張。他們的歌聲動人,聲音洪亮,震撼人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歌舞劇。還有幾位姑娘等一下才會登場。

帥哥退到後面,姑娘出來跳舞。

所有的鼓都裝在輪子上,可以隨時變換位置。他們一面敲鼓,一面唱歌,還要變換隊形。全場聽不到一點打錯拍子的聲音。顯而易見他們訓練有素,才有這種結果。不簡單。我喜歡這個節目。雖然人少,開始比張藝謀那種超大型,百千人的戶外節目更震撼人心。

這一段講滇西馬幫文化。他們在滇西爲了家計,爲了子女,爲了生活,爲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而踏上危險的茶馬古道的故事。馬幫的“大鍋頭”跟他心愛的姑娘要離開了。姑娘知道他這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心中不捨,只能親手織了一件圍腰的衣服爲他的情郎穿上。

馬幫的漢子個個個性豪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鍋頭在跟姑娘告別,他們就飲酒高歌,告訴他們的家人安心的在家等待他們的歸來。

離別終究還是會來的。大鍋頭告訴他的情人,我掙夠了錢就會回來娶妳爲妻。他唱個情歌要她不要擔心。我一年半載我就會回來了。到時候,在村子口等我。她唱個情歌要他注意安全,早日歸來。

告別總是傷感的。離別總是殘酷的。相思總是難熬的。不過,別難過,苦盡甘來,好的美景終究會來的。我走了。妳多多保重。等我。

情郎已去,妹獨自一人只能以淚洗臉。相思的痛苦只有默默的放在心裏。

劇情從悲傷的離別轉到振奮的秋收季節。這一段講留在村子裏的姑娘幫忙種青稞,收穀子。她們用大大的竹篩子和收成的青稞來展現出藏族姑娘的舞姿和對天的崇拜與感激。這五分鐘是我最喜歡的單元。看到後面的木架子了吧。用來曬青稞杆子的。

大鍋頭帶着馬幫的漢子回來了。有情人再相見,自然是歡笑滿人間。大家跳舞,唱歌,慶祝團圓。美好的期望總算實現了。

這是最後的單元。表達的是藏族人民對佛教虔誠和毫無保留的付出。編劇用不屈不饒的行動來表達每個藏族佛教徒終生必定要去朝聖一次的決心。信徒每走三步就要五體投地,叩首,然後站起來,再走三步,五體投地,叩首,。。。。來表達他們對佛教的信仰和奉獻。 “心中的日月”就是藏人的香格里拉。

梅里雪山是藏人保護神的住所,是他們心中的最神聖的聖山。這些人在地上向着雪山走去,趴在地上,叩首。

走三步,然後五體投地,向聖山叩首。雖然有些人從山坡上滑下來了,還是不屈不饒的往前爬,往前走。有些人在走。有些人在爬。有些人在叩首。場面感人。我們不能不佩服他們對藏傳佛教的忠誠和奉獻。從雲南,從青海,從新疆去西藏的拉薩朝聖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啊。我們無法想象這段艱苦的行程和他們心中的感受。編劇用這種手法來牽住每個觀衆的心。算是非常成功的。

走到雪山的山腳下,面對着聖山,他們心中的激動和喜悅是不可言傳的。

所有的演員都出來了。面對聖山表達他們的敬意。紅,黃,藍,綠,白色的經幡從舞臺上面飄下來。經幡在藏族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經幡也叫風馬旗。它代表藏族人民心中對未來的寄託,期望和祈求。不停飄動的經幡似乎能帶走命運中的煩惱和災難。經幡上有馱運佛法僧三宝的馬,象徵着借風的力量把佛經送給相信佛祖的衆生。紅顏色的經幡代表火焰,黃顏色的經幡代表大地,藍顏色的經幡代表天空,綠顏色的經幡代表河流,白顏色的經幡代表白雲。

這些演員謝幕了好久。快五分鐘吧。他們招手,唱歌,跟觀衆道別。我不知道中間那個穿白皮衣的人是誰。他是從座位中走到舞臺上去的。大鍋頭應該是中間的那一位帥哥,美麗溫柔的情人就在他的身邊。這個大鍋頭可能就是那個新郎。那位把新郎嚇得半死的新娘好像躲在後面。一共就這幾個人,大概不到四十個。整個歌舞劇從頭到尾沒有一點冷場,全劇一氣呵成,完完全全抓住了觀衆的心。一個鐘頭之間帶着我們走過一程震撼人心的心路歷程。好劇本。好演員。好音樂。好舞蹈。好導演。張藝謀派上五百,一千個人在一個特大的舞臺上有個屁用。坐在後面什麼都看不到。對不起,我有點偏心。你來香格里拉看看。

清場了。掃地的出來了。我還捨不得走呢。可惜,他們沒有安排幾個主要的演員跟觀衆見面,那就更理想了。看得人不多,大概只有五分滿。

他們在撿垃圾。

遇見•香格里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舞臺劇。這些藏族人唱的歌我聽不懂,可是從他們的歌聲,對唱的聲調,臉部的表情,音樂的快慢,鼓聲的節奏,我可以感覺到歌劇的內涵和歌劇演員想要表達的心聲。

這些藏族人舞蹈的動作有力,歌曲的聲音嘹亮,臉上的表情大膽,衣著的服飾鮮艷,場面的佈置明顯的融匯了香格里拉的美景和噶丹•松贊林的金頂大殿。一個多鐘頭,我們隨著故事的起承轉合,多少也能夠體會到這些藝人呈現在外面眼前的故事和藏族人民真誠的心聲。

其實我們很喜歡“遇見•香格里拉”。它比某知名大導演那種花大錢,蓋大背景,燈光強,炮聲大,“跑龍套特別多”,聽不到演員說話,看不到演員的臉,觀眾好幾千,觀眾需要轉來轉去的那種貴的不得了的大型戶外舞臺劇要好得多。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獨克宗古城沒有麗江古城媚,沒有麗江古城美,沒有麗江古城艷,沒有麗江古城柔,更没有麗江古城那麽浪漫。香格里拉的獨克宗古城有點冰冷,有點強硬,有點堅實,給人一種強悍,不屈,敬愛大自然的感覺。這應該跟獨克宗古城方方正正的建築風格,堅硬的石板路,和以前這裏就是茶馬古道的重鎮有關係吧。香格里拉富有挑戰性的大自然環境也有一定得影響吧。

獨克宗有一個別名:”月光城”。噶丹•松贊林寺附近以前有個城堡叫”日光城”。藏語叫叫它”尼瑪宗”。”尼瑪宗”已經被毀,只有月光城還在。獨克宗古城也有一個四方街。不過它比較小。晚上七點半左右也有晚會。不過好像沒有“篝火”,當地的藏族居民跟遊客一起在生動的音樂和歌聲中跳舞。我的老婆也跟著打拍子,後來還是忍不住去幌了幾圈。我猜她還是敵不過稀薄的空氣,跳了幾圈就氣喘喘的敗陣下來。我和大多數的遊客一樣都在邊上看著,默默的搖晃著兩條腿跟著打拍子。小小的四方街被擠的水泄不通。大家都露著笑容,享受這個輕鬆,愉快的半個小時。

四方街街角牆壁上的壁畫。很大,兩三個人寬。恕我不知道它的含義。

這就是獨克宗的四方街。白天沒人,晚上旅客從景區回來以後,才開始熱鬧。

一家賣藏族紀念品的小店。這是它櫥窗的擺設。

獨克宗古城的巷子。茶馬古道就是經過這裏去西藏。獨克宗是茶馬古道在雲南的最後一個據點。在往西走就要翻越大山進入西藏了。

前面的空地是月光廣場。不高的龜山在中間。山上的最中間是大佛寺。左邊是藏經閣。右邊是世界最大的轉經筒。千年來不斷的泉眼就在前面的山腳下。這裏可以說是獨克宗古城的中心。

這是月光廣場右邊的紅軍長征紀念館。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大陸的年輕人跟着團來的也沒興趣。這是我聽到一個三十幾歲的男子說的。他是跟團來的,剛剛聽完導遊的指示,告訴他們可以去那裏,看些什麼,那裏有降價的商品,那裏有小吃。長征博物館和迪慶藏族博物館也說了。他跟他的女伴說他纔不要看呢。急着要去逛街,買東西吃。長征的歷史故事沒興趣。我們在門口往裏面探個頭看了一眼,沒進去。

茶馬古道的雕像。這在月光廣場上。他的左邊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

這就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我們去了。看了一個多鐘頭才出來。還可以。長了一點知識。

樓上的咖啡廳到是十分不錯。沒法在外面坐,還是太熱了。

獨克宗古城的白塔。看到塔頂上面的日月標緻了吧。裏面是放經過憎侶開過光的經書和聖物的。邊上有一圈的轉經筒。我說的那個咖啡廳就在邊上。月光廣場在我後面,離這裏幾百步路遠。這一帶都是新蓋的。2014年的大火把這裏燒的一乾二淨。白塔和花巷也都是新蓋的。

這兩位老媽媽在這裏把冬蟲夏草下面根部的土刷掉。刷掉的就擺在前面。我們在香格里拉的市中心也看到好多人,大部分是黑黝黝的壯漢子,在做這個。一排好幾個在那裏刷野生的冬蟲夏草。同時就在那裏兜售。我們土的很,不吃這個,也不知道它的好處。說不定買來了可以大補一番也說不定。藥店裏,商場裏,菜市場裏也賣。應該比這些貴。我們沒問多少錢一兩。

有一家店子賣煮熟的花生和烤地瓜。他們用煤球少誰煮花生,烤地瓜。他說昆明,大理和麗江早就不用了。香格里拉還有人用,也還有人做煤球。沒有被禁止。這個煤球比臺灣以前用的煤球要大一圈。他們也叫這個煤球。

 

四方街的街舞。每天晚上大概七點半開始,差不多半個鐘頭。老婆也下去跑了兩圈。你看美國人都穿着一件外套。在實際分鐘太陽就要下山,溫度就要掉下來了。會旅館還有幾個鐘頭。不穿暖和一點會受不了。

 

 

 

 

我還看到三個年輕的外國小孩;兩個女孩,一個男孩,也在四方街閑逛。看他們的樣子像是北歐那邊來的一家人。父母親不在身邊,就他們三個。他們大概十五,六七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一聽到音樂就下場了,跟著大家跳,跟著大家轉圈子,學著跳舞。

那兩個女孩很在行,沒多久就那跟上了節拍,腳步和動作。那個男孩個子比兩個女孩高個頭,手腳就是沒那兩個女孩靈活,一伸一縮之中可以說沒有什麼韻律,腰扭的方向也跟手腳的動作不配合。他還不時得扭過頭來看別人是怎麼跳的好依樣畫葫蘆一番。結果當然是越跳越不對,越跳越難看,實在是慘不忍睹。跟他來的兩個女孩,一面跳,一面指著他那個鬼樣子大笑。那個男孩一面踩著不對的步子,一面扭動他的腰,一面指著他的女伴,口子還叫她們兩個不准笑他。圍在邊上的觀眾看着他,個個眼中露出笑意,指指點點的也笑個不停。

四方街街舞。當地的彝族婦女(年紀比較大的老媽媽)帶領大家隨歌起舞。我搞這個沒辦法。絕對比別人慢一拍或兩拍。我有自知之明,不敢下去獻醜。

獨克宗古城像一個花瓣。花瓣的中央有一個小山:龜山。龜山山腳下有一個泉眼,泉水源源不絕,千年來古城居民的飲水就是從這裏來的。龜山前面有一個廣場:日月光廣場。它的一邊是迪慶州的博物館,對面是紅軍長征博物館。龜山上有一個大佛寺。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廟後面有一個藏經閤,邊上有一個世界最大的轉經筒。

你先前應該已經看過了這幅圖。紅星那裏就是獨克宗的牌樓,也是獨克宗的東門。來往麗江的車輛都在這裏上下客人。這裏的客棧,酒店是不出來接客人的。獨克宗花巷在北邊,離四方街不遠。

月光廣場的龜山花園可以說是獨克宗古城的精神寄託所在。大佛寺,藏經閣,轉經筒都是神聖的象徵。轉經筒是鑄銅鎏金造的。它建在一個金屬做的底盤上。底盤上有一組鋼珠可以讓轉經筒轉動。我估計,轉經筒大概五層樓高,差不多要十幾,二十個人才能手牽手把它圍起來。轉經筒上面有一個傘蓋。這個傘蓋不會動的。轉經筒下面有一圈不銹鋼管做的扶手,扶手上有十幾個吊帶。信徒和遊客可以拉著扶手或吊帶來轉這個龐然大物的轉經筒。

大佛寺在左邊,藏經閣在中間,轉經筒聳立在邊上。

好一個: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能見此聯,不虛此行也。中國詩詞之美就在這裏。

大佛寺簡短的介紹。好的還在後面。

真大。上面的傘蓋是不會轉的。下面的扶手就是給香客抓來轉這個龐大無比的轉經筒的。

轉經筒很重,裏面有許多僧侶開光過的經書,經蟠,經咒和無字真言。我一個人用了吃奶的力量來轉它,可是它連動都不動一下。後來我在邊上觀察了幾分鐘,估計至少要八個男人才能轉的動它。後來有個馬來西亞的旅行團來,我們先聽導遊解釋,然後在導遊的指揮下跟著別人一起轉這個轉經筒來飆到我們的敬意。據導遊說,轉經筒裏面放了很多,很多經書和聖物。每個人向順時鍾的方向轉它三圈,同時默念藏傳佛教的六字箴言”嗡嘛呢叭咩吽”(梵語:Oṃ Maṇi Padme Hūṃ;藏文:ཨོཾ་མ་ཎི་པདྨེ་ཧཱུྃ,藏語拼音:Om Ma Ni Baid Me Hum)就等於唸佛經幾百萬次一樣。

大佛寺的屋檐和經幡。龍頭象鼻的檐角跟松贊林的一樣。

轉經筒下部的雕像。

仔細唸一唸這個碑文。

轉經筒上有很多浮雕:
• 最上面的一排是佛教的四大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音菩薩和大願地藏菩薩;
• 下來是佛家象徵吉祥瑞氣的八大寶物:寶傘,金魚,寶瓶,蓮花,法螺,吉祥結,寶幢,法輪。
• 再下面有壯麗的雪山景色,噶丹*松讚林,僧侶,人民。
• 最下面是佛教的一些圖樣和寶物:寶瓶,雙魚,法螺,等等。

獨克宗古城裏有好幾個唐卡研究會館。它們由唐卡藝術家主持,公開招收學生來會館學習唐卡藝術。學生大部分來自香格里拉附近的藏族家庭。他們要交¥2000塊錢的學費。每個月按時來會館學習唐卡繪畫技巧。老師教完了以後,他們帶著功課回家練習。下次來再給老師指點。老師和學生的作品都公開標價放在會館給遊客欣賞。遊客如果喜歡可以購買回家。

唐卡藝術非常講究。一筆一劃都有嚴格的規定。顏色的運用也有規矩,不能亂來。學個一兩年都還只是剛剛入門而已。帶我們參觀唐卡刺繡的是一個老師。她說她學了五年還只學了一個皮毛而已。

你仔細的看這個解釋就知道唐卡藝術的要求有多嚴格了。

唐卡藝術學院簡介。

2014年大火的損失嚴重無法估計。

門上的唐卡藝術成品。

這就是再建以後的唐卡學院大門。一進門的唐卡壁畫令人歎爲觀止。遊客可以人一參觀。也有老師解釋。價錢都標在畫上。學生的作品一般都只有10”小4“大小。

唐卡畫用的顏料。許多都是天然的礦物質。生意畫的顏色可以維持很久。不過也不能讓太陽直射。

這是在一塊氂牛皮上繪製的唐卡圖。

未完成的塔卡藝術作品。

唐卡顏料和右手邊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這是另外一個唐卡藝術店。以爲藝術家正在作畫。這幅畫中有許多菩薩像。這可不是短短幾個月可以畫完的。你想想,松贊林怎麼打的一個地方,上面有多少菩薩像,那要花多少人力,武力和金錢才能畫好。真是令人佩服他們的奉獻和真誠。

 

 

香格里拉還有不少可看的東西。譬如:

獨克宗花巷自己釀造出來的啤酒。我們各叫了一瓶。味道都還不錯。比臺灣啤酒要濃,要香。一個有四種。有淡到濃,任君挑選。

光年酒店大堂裏的擺設。我不敢說這是用來幹什麼用的。可能是裝湯的噴子和舀湯的瓢子吧。

美金$5 – $8 一杯雞尾酒。不算貴。

光年酒店的早餐線。許多東西我都不喜歡。這是我的偏見。可能太挑剔了。這是九點左右。已經沒什麼客人了。有點寂寞。我喜歡人多,熱鬧。

 

小粒咖啡不是咖啡豆子的個兒小。小粒是雲南咖啡品種的名字。我們在這家坐了一個鐘頭。烤咖啡的機器就在門口。咖啡豆子烤個事物,二十分鐘就好了。老闆說他靠咖啡豆子的顏色決定咖啡豆子烤好了沒有。咖啡廳客人不多,老闆和兩個員工,好大的一個店面。我覺得咖啡味道淡了一點。

這是一家藏族餐館裏照的。餐館在二樓。樓下的菜單有不少東西我想試一試。我們看到三個憎人在樓上吃飯。我們想,這一定是非常正宗的餐館。可惜我們坐下哦了以後,有很多東西都沒有了。結果我們沒留下。另外找了一家餐館吃了中飯。

這就是我們想要試一試的菜:牛肉大餅。這可不是在任何地方可以看到的。三個藏人(憎人)在樓上吃飯,那一定是最低到的藏族餐館了。來試試看。誰知道,餐館沒有。其它幾個可以吃的才都沒有。烤牛肉到十有好幾種。只有作罷。結果去在水一方吃藏族火鍋。

獨克宗古城裏面有好多家賣這樣的刀子。我猜這把刀要價兩千塊人民幣。沒看過帶金色的刀鞘。都是銀的。

這是另外一家咖啡廳。他們的甜點很好吃。咖啡廳外面很舒服,太陽照不到。

這一條街上有好幾家咖啡廳和餐館。有好幾家都在電影裏出現。

我們不知道這些電影,不過許多成功都把電影的名字擺在餐館門口,吸引遊客的注意。

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海報。

這是一個從外面看起來還相當不錯的旅館。典型的藏族氛圍,木頭蓋的的大堂,雖然不夠宏偉,可是它典雅,大方,風味十足。可惜它的地理位置不夠理想,藏在龜山的後面。平常根本沒有人會來這裏。它離幾個主要景點還有點距離。我們逛到哪裏,看到不少店子都是關門沒做生意的。

跟唐卡畫類似,真不敢用彩色的絲線來作畫。難度更高,需要對色彩和唐卡畫的造型有相當深刻的研究才能學這門快要失傳的藝術。不簡單。

龜山後面的巷子。人跡罕至。可能是淡季的原因吧。這裏看起來很新,應該也是大火以後重建的。

香巴拉是梵語”Sham-bha-la“的音译。香巴拉是藏傳佛教中的理想聖地,等於基督教的天堂一樣。獨克宗古城也有一個老街,開始幾乎沒有人去,許多店子都關門,不做生意。可能時機還沒有成熟吧。到底香格里拉的遊客比麗江古城要少多了。

龜山後面的石板道路。有幾家咖啡廳和客棧。都不大。

孩子下課了,揹着書包回家。這裏看不到幾個遊客。藏經閣在後面山上。

很少有人問津的小路。

獨克宗花巷自己釀的啤酒。我們吃了好幾天藏族飯,怕了。好不容易在龜山後面看到這一家賣西方食物的餐館。我們喜不自勝,在這兒吃了晚飯。我們非常喜歡這家餐館,第二天早上回麗江以前還在這裏吃了brunch。正好今天是星期天。解救了。雖然他們的菜沒有美國的道地,不過比天天吃藏族菜要好多了。

實在不敢想象能在香格里拉吃到Nacho‘s。過得去。參觀的名字是舒燈庫樂咖啡屋。大理推薦。一定要來。除非你能百吃氂牛肉而不厭。

Cheese 可以多一點。Sauce可以濃一點。撒一點Parsley那就更好了。不過,這道pasta 看起來可以,吃起來過得去。在香格里拉有這個吃已經要謝天謝地了。隨緣不就是這樣嗎?人生不可多求,不可貪得無厭。你說是不是?

這是第二天早上的地中海沙拉。有改進的空間。

餐廳樓下。很有格調吧。還真不賴。

這是樓上我們吃brunch的地方。沒其他人。就我們兩個。太爽了。招呼我們的小姐不是本地人。她會說英文因爲她在國外念過書,英文非常標準,也沒有口音。昨天吃晚飯的時候有兩對外國男女來吃飯。店員需要會說英文才行。

Western Omelette.

 

四種獨克宗花巷啤酒。

對不起,從吃 Brunch 一下跳到茶馬古道。這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裏面的舊相片。這就是馬幫漢子拼了命也要運去西藏的茶葉。一捆一捆的用馬從四川,化個半年駝個一兩千公里的山路去西藏的寶貝。

這個名詞我們都是第一次聽過:擦擦。竟然還有一個博物館來展覽這個東西。

講解一小,擦擦是什麼。

蓮花手觀音。11世紀西藏古格地區花巷的寶物。

入編號顯示,這是綠度母。印度出土的。

17 – 18 世紀西藏出土的釋迦牟尼佛。

這個擦擦可能是大威德金剛。西藏拉薩一帶發現的。

 

是該離開香格里拉的時候了。來接我們的司機打電話來說,明天下午一點半離開香格里拉會麗江。他要我們在獨克宗牌樓等他。

神秘的香格里拉,再見了。明天我們要去麗江,昆明,然後去長沙。下午一點半有人來獨克宗接我們。下次什麼時候再來就不知道是那一年,那一月了。

我們早中飯吃完了,拖着行李慢慢的往獨克宗牌樓走去。我們到的時候他已經吃了飯準備好了。

我們在那裏講話的時候,一個四五十歲的人來問我要不要車子因爲我們拖着行李。我說我們已經有車了。我們的司機就跟他說,現在大家都是用手機在網路上訂車,還把手機打開給他看,跟他說這些都非常容易用,很方便。我們的司機問他有沒有手機,他說他沒有。我們的司機就跟他說,這就沒有辦法了。

我們的司機其實是好心教他。可是那位先生不認識字。當然也就不會用手機了,我們的手機說,藏族人很多像他這個年紀的都不認識字。政府像幫他們都沒有辦法。

我們的手機是漢人,年紀不大,大概四十出頭。人很和善,待人的態度誠懇,踏實。開車不快,也不會亂超車。我問他近來忙嗎?他說,比以前差多了。我心想,大不了現在出租車,黑車多了,競爭比以前激烈了吧。

他說,三,四年前,公費旅遊來香格里拉的人特別多。那時候,整個社會的心態不同。人比較奢侈,肯花錢。社會的氣氛比較浮華。講究的是名牌,比的是身上掛的包包,開的是那一個名牌的車子,住的是多大的房子,去過那裏國家旅遊,到過那些那裏有勝地。

來香格里拉的這些人報的是公賬,花的是公司或政府的錢。吃的是單位的公款,喝的是公家的旅遊費。住公家的,玩公家的,吃公家的。出租車個個生意興隆,因為每個遊客都慷慨大方,花錢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手軟。

那時候,香格里拉旅館少,許多旅客來根本找不到房間住。有些年輕人,自己帶著帳篷在公園搭帳篷,住在外面也願意。

習近平生態開始打貪以後,情況一下子全變了。吃公家的遊客一下子全都銷聲匿跡,來香格里拉的遊客也收斂了許多。借出差之名帶家人和親戚旅遊的現象沒了。一萬塊一瓶的貴州茅臺變成幾百塊一瓶,還沒有人敢喝。一桌一,兩萬的套餐變成幾百塊。整個社會的風氣一下子做了個180 度的大轉彎。

社會變的實在了。大家的心態變成節儉了。LV的皮包收起來了。名牌衣服不穿了。用錢會算斤算兩了。出租車不坐,改坐公車了。這下子,他苦了。本來一天七,八百的收入,現在每天拿回家只有三百到四百。冬天不好的時候只有兩百多。他每個月要給車行¥3,600,其他像汽油,保險,維修,高速公路過路費(麗江-香格里拉一次,¥20元)都要從他的口袋出來。他每天開麗江-香格里拉來回。也不知道能來幾個客人。昨天一共帶了七個客人。今天來從麗江來只有一個。服了鍋爐費,他連油錢都賺不回來,因爲它還要給公司的老大一些錢。麗江有人去香格里拉他得跑,麗江沒人去香格里拉,他也得跑,因爲下午香格里拉有人訂他們公司的服務要回麗江。唉,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我問他,馬上高鐵和高速公路要來了。你這個跑麗江/香格里拉的不是就沒飯吃了嗎?他說,到時候在看吧。不跑麗江、諸葛連弩說不定客人多了,容易跑香格里拉附近的景點來回。這也是一個辦法。我看他一定是一個樂天派。祝他好運。

他幫我們八下里提到車子後面,然後他說他還要街那個姑娘。他們住在香格里拉外面的民宿。開車還要五分鐘。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地方可以住。想必是統艙,公用廁所這一類的客棧。價錢應該非常低,大概只要幾十塊錢人民幣一天吧。

這是民宿牆壁上的幾個字。背包十年青年公園。在應該是民宿的名字。兩個大陸女孩,不知道從那來的。大不了二十出頭。膽子真大。也要去麗江。他們已經去過了。現在要回去住一晚。跟我們一樣。

左邊的中移動房子就是民宿。

這是香格里拉外面的風景。

你看這一棟房子跟以前看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中間大多了:三層樓,加個頂,房子的柱子粗的不得了。樣子宏大多了。

開車到一半,大家休息。這裏十一個民營的休息站。很好玩。大巴士,小汽車,中巴來這裏歇個腳,馬上有人出來給你洗車。免費的,這家店子用這個伎倆來吸引客人。這邊不給洗車,自有其他地方給你免費洗車。

麗江去香格里拉路上,這一家的洗車生意特別好。六個人洗車都忙不過來。

這就是還沒有完工的麗江-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年底,明年初就可以通車。我們的司機說,晚了半年。

真感動人啊。不知道是早晨,不知道是黃昏,我還是在這裏癡癡的等。

 

到了麗江已經是下午六點半了。我們自己找到了酒店因爲我已經是老麗江了。住一個晚上就要去昆明了。在路上遇見二十天了。今晚要好好的看麗江最後一眼。

一轉眼,出門已經二十天了。這二十天以來,我們有七天每天走路都超過兩萬步。可是我們的心情愉快,臉上也沒有任何倦容。手膀子和臉倒是黑了不少。吃的東西太雜,也不是非常習慣,肚子已經哇哇叫了。好在碰上了舒燈庫樂咖啡屋,不然還有的熬的。

在雲南還有兩個晚上,牦牛肉串已經看煩了。鮮花餅也吃夠了。再忍忍吧。快了,再過兩天到了長沙就可以吃湖南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