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懷舊絲路自由行 – 張掖 November 3, 2018

Posted by hslu in China, Chinese Food, One Belt One Road, Travel, 一帶一路, 中國.
Tags: , , , , , , , , , , , , , , ,
add a comment

今天要早一點離開嘉峪關因為下午要去張掖的七彩丹霞。本來還要去七彩西邊20公里的冰溝丹霞,可是冰溝不開放,無法參觀。只好作罷。

明天去馬蹄寺千佛洞,然後回張掖市去看大佛寺木塔寺山西會館。這兩天挺忙的,光是開車來回就要好幾個鐘頭。晚上去甘州市場,張掖的夜市,吃晚飯。

張掖在河西走廊中段,古名甘州。漢武帝在西元前 121 年,派霍去病西征,大敗匈奴後在張掖設郡。《漢書,武帝記》中提到,”張國臂掖,以通西域,隔絕匈奴西羌,斷匈奴右臂“就是張掖名稱的由來。掖同腋,胳肢窩的意思。張國臂掖就是把國家的臂膀大大的張開來的意思。你說,這個漢武帝是不是蠻有想象力的?

漢王朝在張掖設立關口,建立了跟西域通商的口岸。張掖是個佛教聖地夜市絲路必經之地。張騫,班超,玄裝和孫悟空都經過這裏前往西域。馬可波羅特別喜歡張掖,據說他在這裏住了一年之久。這麽精彩,這麽有歷史意義,有這麽多古蹟的地方,我們怎麼能夠不來看看呢?

我們坐早上 8:59 的高鐵離開嘉峪關,300公里一個鐘頭,快的很。十點半就到張掖西了。在高鐵站叫的出租車,司機姓張,是從離張掖20來里的鄉下來城裏做事的老實人。張師傅三十五歲,當了八年的兵,從部隊下來已經快八個月了。他說他當的是步兵,在部隊裏學不到什麼東西。他又不是共產黨黨員,所以下來以後也不能做什麽大不了的事。現在就暫時開出租車,賺點錢順便打發日子。他答應這兩天帶我們去張掖附近的景區,一樣是 ¥350 一天。我們高興,他也喜歡,因為他在景區可以休息,不需要一直在路上跑,包車拿的錢也比較多。

張師傅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因為中國重男輕女的風俗,家裏要再生一個。他生了以後,家裏很高興,可是要罰錢。一罰就是八千多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因為那時候的月薪才一百二十塊錢。結果他們家的錢,雞,羊,馬,豬還有一部單車都罰出去了。那時候的八千多塊相當現在十幾,二十萬呢。他還有一個弟弟,也是罰錢生的。他說他現在不種田,目前種田用機器,所以也不需要太多人手了。可是過年的時候,他家人多,好熱鬧,比許多一個孩子的家庭都要好多了。不過他也說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過年的氣氛了。已經不新鮮了。因為現在想吃什麽就可以吃什麽,不像以前只有過年纔有好吃的東西。看來大陸和臺灣在這一點沒有什麼兩樣。到底是一個地方出來的。

張師傅爸爸媽媽還在老家,鄉下的七,八十畝地由他們管理。他自己只有在農忙的時候才回去幫幫忙。現在種田賺不到錢,年輕的都到城裏打工去了。他們家請人種玉米,種小麥。收成的時候也都是請人的。不過,他在收成的時候還需要回去幫忙。玉米收成都靠手工,需要很多人力。張掖這一帶的玉米有兩種:一種頭頂上有花的,另外一種是沒有花的。頭頂上有花的價錢高,許多人都搶著種。今年的玉米價錢就沒有去年的好了。

他還說,張掖附近有一個少數民族,只有萬把多人。這些人不論男女個個都會唱歌,可以從早唱到晚。這些人也喜歡喝酒,而且酒量好的不得了。有一次,張師傅帶了三個從福建來的闊氣商人,他們自認很會唱歌,更會喝酒。張師傅就帶這三個客人去少數民族的景區參觀,讓他們看看這些少數民族的本領。這些少數民族的女子跟他們唱歌,喝酒,沒幾下子就把這三個客人擺平了。

他從部隊下來以後還在等上面分發工作,有可能會被分發到一個公家機關做事。他再幾個月就要結婚了。女朋友家希望他去公家機關做事,名字好聽,工作穩定,薪水也可以。可是,他不喜歡給公家做事,因為他覺得比較沒有前途。做出租車司機的薪水不比公家機關的薪水少,可是比較不穩定,名字也不好聽,他希望去一個私人企業做事,不過可能性不高。

我們住的宜必思酒店離張掖西只有 1.5 公里。到了旅館,年輕的店員很客氣的要了我們兩個人的文件,登了記。他查了一下,我們訂的房間沒有人住就讓我們入住了。宜必思,ibis,酒店是一個法國擁有的中級酒店,在歐洲許多大城市都有他們公司的旅館。公司才開始進入中國不久,比較小心。ibis 的旅館大部分在城中心或者在飛機場附近。一般來說,它在中國的的設備算是中等程度,每個旅館都不大,價錢比較便宜,很合理。

我們放下行李就去吃中飯。我們選了附近的一家蘭州拉面:東方宮牛肉拉麪。我們叫了一碗拉麪,一碗涼麪,兩個小菜和雞蛋牛奶醪。兩個人吃的不亦樂乎。

好大的麪館。專賣清真中國蘭州牛肉拉麪。就在旅館附近。東方宮的拉麪是新疆十大清真品牌之一。麪館的左邊是阿格爾餐廳(招牌上面),有蒼狼部落的演藝。我很想去因爲它在張掖小有盛名。可惜沒機會。

你看它的生意多好。太太去端牛肉去了。派她公差,不然只知道飯來張口,錢來伸手。在家連碗都不怎麼洗。最近還幫忙洗菜,有時候心血來潮,做過幾次飯。

這一碗蘭州拉麵人民幣七塊錢。差不多美金一塊兩毛。牛肉是分開叫,分開算錢的。隨你叫幾兩都可以。小菜有七,八上十種,一碟只要人民幣兩塊錢。有些沒看過,不敢叫。在櫃檯叫菜,付錢。櫃檯小姐給我們幾張麪條,牛肉,小菜的小票,自己拿去廚房等麪條,拿自己想要吃的小菜。吃完了自然有人來收盤子。半自助式。好便宜。許多人吃拉麪配生的蒜頭。

麻辣涼面。面裏有青菜汁,配菜到不少。涼麪的滷子是牛骨湯熬出來的。那個辣油(新疆人叫它油潑辣子)看起來辣死人,吃起來卻不辣。有四川辣椒的樣子,沒四川辣椒的辣勁。辣油是唬人的。不過有辣椒的香味。新疆人的吃法是:油潑辣子加蒜泥汁兒,芥末,麻醬汁兒和香醋。辣椒是甘谷辣椒。油是山丹軍馬場的菜籽油熬出來的。山丹軍馬場是許多大陸牧場電影取外景的地方。很多年輕的開車客喜歡去那裏。

吃了飯,離開宜必思旅館,由張師傅帶我們往城西 35 公里的張掖七彩丹霞走。七彩丹霞在祁連山的北麓,整個地區是一個丘陵地帶。到了七彩丹霞地貌,看到它的遊客中心,光是那個門面就叫你歎為觀止。真大,真有氣派,真肯花錢。進了遊客中心,順利的用旅行社轉來的二維碼換了門票和電瓶車票,然後請了一位導遊跟著我們。

一片一片的花圃在路的一邊。這是景區找附近的農家種的。一兩年以後,花圃有了規模就可以開放給旅客買票參觀了。

●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大門口。進去要走一段路才到遊客中心,博物館和兒童遊樂區。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邊上還有一個博物館。我們沒去。

張掖七彩丹霞遊客中心。手機只能照這麼多,左邊還有一個美食城,左邊後面還有一個給小孩玩的地方。。從大門口到遊客中心還有一段路。之間有一些攤販。

導遊小姐的身材修長,穿著貼身的制服,一頭長長的秀髮襯托出她美麗,清秀的面貌。她年輕,講話有條不紊,還在蘭州唸大學。她一路陪著我們,跟我們一起坐電瓶車,在我們的邊上,一路不緩不急,跟我們講解,很有禮貌,是個不可多得的七彩丹霞觀光大使。分手的時候,我們給她小費,她欣然接受,我們也很高興。看完了以後,我們就在遊客中心吃了便飯,然後去下一個景點。

七彩丹霞景區的遊客中心很大,裏裏外外客人很多,排隊買票,坐車都要很久。導遊跟我們說,我們來的前一天有七萬多個遊客,景區裏面忙的不得了。學校快要開學了,爸爸媽媽趕著在開學以前的一兩個禮拜帶孩子出來旅遊是人多的原因。

導遊跟我們說,七彩丹霞是一個 4A 級的景區,公司正在努力的爭取讓它成為一個 5A 的景區。七彩丹霞的本錢夠,可看的東西很多,有 5A 景區的可能,可是七彩丹霞還要好幾年的努力才能拿到 5A 的頭銜。譬如,如果要成為一個 5A 景區,張掖七彩需要 50 個正職的講解員。它們現在只有二十幾個。還有,七彩景區需要 68 個廁所,現在只有 28 個。這個條件不容易做到,因為景區分佈很廣,在不同的景點做廁所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許多講解員都是臨時客串的工讀生。公司要求很高,許多講解員都是大學生。而且,要培養一個正職的導遊並不容易,想要留下她們除了適當的薪水以外,荒郊野外的地方,講解員都需要住在景區,還有一些實際的考量,留下來的並不多。

四號景區最好看,遊客一多就擠的不像話。今年夏天,遊客太多,景區的設計明顯的沒有辦法負擔 。有些張掖七彩的問題在於當初的設計不夠完善:木頭棧道太窄,有些地方需要游客走回頭路,景觀台的面積不夠大,遊客一停下來照相其它遊客就動不了了,景區自有的巴士不夠用需要大量的向張掖市借調公共汽車來載遊客,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公司目前需要想辦法解決的。導遊說,張掖七彩說不定要像莫高窟一樣限制每天進入景區的遊客人數來解決一些結構上的問題。

果不其然,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假日,張掖七彩丹霞就宣佈如果當天遊客超過三萬五千人或者每小時遊客量超過五千人,將停止賣賣當天的票。

導遊還說,張掖七彩在它的晉級申請過程之中,許多省,市政府和中央有關單位都曾經派人來景區視察。許多檢查官扮成遊客暗中來景區查訪,觀察。講解員的素質,對景區的瞭解,對遊客的態度以及景區的安全都是視察的目標。不過調查完了以後都會立即跟公司反應調查的結果。過一陣子就會有正式的公文下來給公司明確的指示。導遊還跟我說,連北京的國務院都曾經派人來視察過,可見政府對張掖七彩丹霞景區的晉級申請有多麼的重視了。這是我先前不知道也根本沒有想到的。

不過她說,公司的經營步入正軌,景區的管理也日漸完善,公司的收入在2018年8月就會達到一億元,遊客的數量也會突破一百五十萬人。公司的經營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雖然管理階層會繼續爲 5A 目標而努力,這個進階過程可能會困難重重。她還舉了一個例子給我聽:天水的麥積山石窟經過了 20 年的努力才爭取到 5A 的頭銜。張掖七彩丹霞的名字已經非常響亮了,但是要登上 5A 的寶座恐怕還要花不少功夫。

丹是紅顏色的意思,霞是陽光照在雲層上顯示出來的色彩。丹霞地貌就是在斜坡或陡崖峭壁上紅色與多種色彩的自然地理景觀。目前,在大陸被發現的丹霞地貌有一千零五個,大部分集中在中國的東南,西南和西北地區。中國還有專門的丹霞地貌學術研究組織,對中國的丹霞地貌做了仔細的調查,考察,研究和分類。對丹霞地貌的保護與發展也有不同的建議。

中國最早的丹霞地貌研究是從 1928 年開始的。1938 年正式提出”丹霞地形(貌)”的概念。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國內的丹霞地貌研究就沒有間斷,一直延續到 1990 年代。從 1999 年開始,中國的地質學家陸續的在世界性的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丹霞地貌 (DanxiaLandform) 一系列研究的發表。2006年,中國官方開始爲申請中國丹霞地貌爲世界自然遺產做準備。接下來,許多國際組織,學者和專家陸續的來到中國做考察,開會與討論。2009年1月,中國正式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申請,並在2010年舉行的第34届世界遺產大會中表決通過。

張掖丹霞地貌有兩個入口。大部分都遊客都是從第一個(北)入口進入,然後直接到遊客中心。我們也不例外。七彩丹霞和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有很多個景點,這些景點分散的很遠,所有的客人都要坐景區的電瓶大卡車。遊客可以隨時在指定的景點上,下車,自由參觀,很方便。每個景區都要走一段路,要爬許多階梯才能到達觀景臺,一路上還要跟其他的遊客擠來擠去。導遊說,我們這一條路線有四個景点。第三個景点比較小,景觀也不是非常精彩。導遊看我們年紀比較大,太太爬山也比較慢,太陽又狠毒的厲害,就勸我們不要去第三個景點。我們同意她的建議,同時也可以省點力,省點時間。

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的外景之麻子麪館。

導遊說,張掖七彩丹霞自認是大陸最好看的丹霞,可是它不是大陸最早的丹霞景區。2005 年,張掖七彩丹霞被被列爲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2011 年,張掖的七彩丹霞更受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重視,被評爲“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這些殊榮都是對張掖七彩丹霞不可多得的肯定。

我們的大學生導遊跟我們說,七彩最好看的時候是雨過天晴的第二天。雖然這幾天沒有下雨,張掖七彩丹霞依舊是美不勝收,讓人歎為觀止。陽光照在丹霞上,七彩丹霞的美景顯示出鮮艷的色彩,分明的層次,如幻的意境和美麗的風采。斑斕的七彩把這一片祁連山脈的每一個懸崖,每一個峭壁,每一片山巒和每一個深溝裝扮成多彩多姿的少女,毫無保留的呈現在遊客的眼前。

丹霞的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特有的斑斕色彩。最顯著的顏色有紅,黃,橘,綠,褐,灰和淺黑色。在下午的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艷,層次分明,多彩多姿,讓我不能不佩服大自然神奇的鬼斧神工,更不能不感嘆天地間竟然有如此動人心弦的美景。

除了精彩絕倫的丹霞景色以外,張掖七彩丹霞還給來訪,敢冒險的遊客提供三角翼,熱氣球,動力傘和直升機的活動。除此之外,世界旅游小姐選美會也曾經在張掖七彩丹霞舉行過。

張藝謀導演曾經在七彩丹霞拍過一個叫《三槍拍案驚奇》的電影。電影中的麻子麪館就在景區之內。以前遊客可以去麪館參觀。不過那棟不算大的房子已經變成危樓了。遊客現在都會經過它,但是不能停下來逗留。《三槍》我看過,感覺不怎麼樣,也不知道導演為什麼要在七彩丹霞出外景。講難聽一點倒有點胡鬧。還有一個叫《太陽照常升起》的電影也在這裏取景,不過我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也在這裏取過外景,不過我不記得了。

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的麻子麪館。房子當初蓋的時候就是把它當做一個臨時的道具。現在房子的根基已經不穩,牆壁也隨時會倒塌。遊客是不允許進內的。電瓶車連停都不停。

七彩仙緣台

大扇貝

在車上照的。

你看有多少人。要走多少路,要爬多少山。

導遊大學生給我們照的。可惜我沒有她的相片。

七彩丹霞裏面有太多美麗的景色,根本來不及看。導遊說有些景色也曾經在人民會堂裏面的牆壁上出現過。

七彩雲海台

神龍戲火

不斷的有遊客來各個景區參觀。整天不停。

看到在天上的直升機和路上的電瓶車了吧。你再仔細看看,七彩都能夠在這裏看到。

我們的導遊還給我們說了一個趣事:每天晚上景區關門後,天黑前,所有景區的一百多位工作人員都要參加搜山。大家坐車分頭去檢查景區的每個角落,確信沒有年輕大膽的遊客躲在景區裏面自拍,露營,過夜,等第二天大清早看日出。這些額外的工作在平淡的夜晚給他們增加了一點刺激。

跟導遊告別以後,我們在遊客中心裏面的咖啡廳喝咖啡,吃了蛋糕。吃完飯已經快六點了。我們找到司機,應該在七點半以前趕回張掖。到了市區,我們請張師傅送我們去甘州美食區。那裏有甘肅有名的美食和許多我從來沒有看過的餐飲和美食。

遊客中心的咖啡廳。

張師傅說我們吃完晚飯可以打電話給他,他會來接我們回旅館。我們說我們自己在市場外面叫個車回去,不用他費心。臨走前說好明天早上 9 點來旅館接我們去馬蹄寺。

馬蹄寺石窟

你可曾聽過五胡十六國?小時候上歷史課,歷史老師一定教過有關五胡十六國的事蹟。我怕學歷史地理,學到的也全都還給老師了。

你知道我為什麼在這時候問這個問題嗎?

因為祁連山北麓的馬蹄寺石窟群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敦煌名人,郭瑀,開始開鑿的。

郭瑀是前秦和前涼時期的人。他年輕時曾在張掖遊學,拜張掖名人郭荷為師。他品性高潔,十分好學。郭荷死後,他爲師父守孝三年。之後,他繼承師業,到臨松郡西南的臨松山之薤谷開鑿石窟,設館講學,收弟子千餘人,著有《春秋墨說》和《孝經綜緯》等。前涼王和前秦皇帝請郭瑀出山為官,都被他拒絕。後,郭瑀於東晉年間,因他故絕食七日而亡。

臨松郡因西南有臨松山而得名,薤谷即今馬蹄寺一帶。馬蹄寺石窟群就是郭瑀用來講學修行用的。北涼時期大規模的開鑿,然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清乾隆皇帝重視馬蹄寺對發揚佛教的貢獻曾御賜金鞍和龍袍。馬蹄寺石窟歷史悠久,與敦煌的莫高窟和瓜州附近的榆林窟齊名。此三窟爲佛教在河西的藝術寶窟。

五胡十六國是從劉淵建漢趙和李雄建成漢開始的,距今已有1700年了。西晉末年,朝政混亂,內部空虛,八王內鬦,爭取皇權,史稱八王之亂。西晉朝廷腐敗,官員貪污殘暴,五胡在八王之亂後紛紛舉兵反抗朝廷。史稱五胡亂華。不久,西晉滅亡。

五胡十六國是從西晉末到北魏統一華北的135年之間,對華北、華中北部和四川等地建立的國家之統稱。五胡就是匈奴、羯、鮮卑、氐、羌五個民族。十六國的名字來於北魏末年史官崔鴻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十六國乃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等十六國。

Source: wikipedia

劉淵出身于匈奴貴族,文武兼備,有漢人血統。南匈奴族人擁劉淵為大單于。西元 304 年劉淵稱帝,是漢趙國的開國國王。在位 6 年後病死。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他父親,李特,在四川起兵造反,封李雄爲前將軍。西元 303 年李特被益州刺史殺死,李雄自封爲大都督。次年,自稱成都王。西元306年即位稱帝,建成漢。在位30年。

馬蹄寺石窟在張掖正南方向 65 公里。從張掖去沒有高速公路,雙向通車,中間要經過幾個鄉村,還有一段路没有修好,足足走了一個鍾頭多一點才到。

馬蹄寺是個藏傳佛教的勝地。我們去的時候,山上青草碧綠,天上浮雲萬里,漫山遍野的野花隨著徐徐的微風搖拽,婀娜多姿,美不勝收。可惜,又要爬山,要排隊,天氣還蠻熱的,是美中不足。

馬蹄寺大門。馬蹄寺在張掖南邊六十公里的祁連山山腳下。這是藏傳佛教的寶寺。進去後,可以看到白顏色的菩提塔和藏族佛教的轉桶。據說,天馬在此喝水,留下了一個馬蹄印。這個馬蹄印在普光寺的馬蹄殿裏面。它是馬蹄寺的鎮寺之寶。郭瑀在這裏避難,鑿洞,收徒,傳道,融合中國的儒家思想和佛教的文化傳授給他的弟子。

馬蹄寺有 9 座石窟:藥五洞,觀音閣,三十三天,北坐佛殿,北藥王洞,北觀音洞,藏佛殿,站佛殿和馬蹄殿。

我們先跟大家一起爬峭壁到上面看幾個洞穴。爬呀,爬呀,看過了也记記不起来看了那幾個。有些石窟已經破損,許多佛像破爛不堪,不少壁畫與字跡也有很多刻畫的痕跡,看來是無法復原了。有些小石窟的洞內無光,從外面根本看不到什麽東西。那個藥王洞的大門是鎖到的,根本看不到裏面。

馬蹄殿在山壁下面,這是一定要去的,因為馬蹄寺的名字就是從這來的。傳說天馬下凡在此飲水,留下了一個馬蹄印,這就是馬蹄寺寺名的由來。馬蹄殿不小,殿內確實能看到一個類似馬蹄的石頭印子,還有不少雕像。只是裏面太黑,也不准照相。

普光寺馬蹄殿裏面的馬蹄印。Source:樂途旅遊

站佛殿比較開放,可以走進去看。在外面就可以看到一尊蠻高的站佛。殿後面有許多佛龕,有幾個還看得到菩薩的樣子。有幾個是全部損壞了。

站佛殿前面的牌子

站佛殿是一個深達33.5公尺的大石窟,它就在三十三石窟的邊上。殿内有一尊八米多高的站佛像。石窟中的佛像有許多對受到損壞。窟內中心柱廊道兩側共有49個大佛龕,頗有氣勢。

站佛殿的後面還有一個 U 形的洞窟,裏面都是佛龕,可是完好的比破損的少。有些佛龕裏什麼都沒有了。真是可惜。

 

白塔遠景。

這是藏文的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這六個字。它也是觀世音的心咒。他的涵義我不懂,維基百科上説,依照梵文字面的解釋是:《“唵 珍宝 在莲花上 吽”》。它的涵義,智慧和慈悲爲懷的真義得你自己去體會。我幫不上忙。我在馬蹄寺裏面看到兩副刻在石頭上的六字真言。轉桶上也有不過我看不懂。

馬蹄寺景區簡圖

馬蹄寺遠景。你看到的那個上小底大的石窟就是有名的三十三天石窟。他的外表像一個寶塔,一共七層有21個石窟。石窟裏面都是不同的佛像和壁畫。石窟之間有棧道連通。我從網路上看到最上面的石窟裏面是綠度母菩薩,它在藏傳佛教中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可惜我不懂不同的佛像代表什麼意義。不過修佛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自我。我們沒有上去,可惜了。

馬蹄寺邊上的寺廟。

馬蹄寺裏的僧侶在那裏看什麼着呢。

三十三天石窟前面的牌子。

每二,三十分鐘讓三十幾個人進去。我們還要等兩個鐘頭才能進去。等不及了。沒辦法。

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站佛殿旁邊的三十三天石窟是馬蹄寺最主要的建築物,一共有七層。窟內造像大多已毀,有一部分的壁畫是明朝時重繪的。進這個洞窟要排很長的隊。每十幾分鍾才讓三十幾個人進去,因為它沒有出口。遊客必須回頭從入口出來。我們排了半個鍾頭,熬不下去了,只得作罷。

馬蹄寺的導遊。她們在三十三天石窟外面等遊客參觀完後出來。大熱天的還穿這麼多,真是折磨人啊。

 

馬蹄寺石窟裏面有些洞穴可能年久失修,說不定文化大革命時期也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如此寶物,落此下場,不甚唏噓。太可惜了。

去馬蹄寺石窟的路上看到很多花海。張師傅說,有不少商人打算在馬蹄寺石窟附近興建花園吸引遊客。祁連山就在遠方。

 

馬蹄寺內的野花。進了馬蹄寺石窟景區有許多漂亮的野花在青青的草原上綻放,在陽光下對遊客微笑,在微風下搖曳。

 

我覺得馬蹄寺石窟大門倒是挺好看,挺有氣派的。

看到馬蹄寺石窟就想起先人對佛教虔誠和奉獻的精神。五胡十六國時代,華北一帶戰亂迭起,民不聊生。佛教就成為人們在亂世的精神寄托。三十三天石窟是東晉年間開鑿的,它是一個藏傳佛教的寺廟。三十三石窟內有一尊綠度母佛像。它是馬蹄寺的本尊佛。石窟內只有一條通道上下。

格薩爾王殿

很少遊客來這裏參觀。張師傅帶我們來看看。格薩爾王殿在一個小山的洞窟裏開鑿出來的長廊,來看的遊客不多。邊上可以騎馬。別看這是一個小山丘,爬起來還挺費勁的。

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殿一景。很簡單。頗有藏族佛教的風味。格薩爾王 (King Gesar) 是十世紀時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率領三十三位大將軍和眾將士南征北討,統一了一百五十幾個部落,保持嶺國國土的完整。他的事蹟在西藏,青海,蒙古,雲南和四川一帶流傳盛廣。不要小看格薩爾王。讚美他的詩篇,格薩爾王傳,已經在西藏和中亞流傳了一千多年,有 60 萬詩行,比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還要長 3 倍,是世界最長的史詩。詩中描述傳說中的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此詩對藏傳佛教有很大的影響。

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的生平

格薩爾王的畫像

藏文六字真言石刻:唵嘛呢叭咪吽

 

 

 

這是尊勝塔,也是西夏王李元昊的紀念塔。馬蹄寺在西夏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融入了很濃厚的西夏佛教藝術和風格。此塔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損毀,現塔是1997年重建的。

漢傳藏殿千佛洞

千佛洞。好一個:千佛出世,人間顯聖境,衆生入道,洞前解凡塵。除了佛以外,有沒有看到飛天?

離開馬蹄寺以後,開車十幾分鐘就到千佛洞石窟。千佛洞有八個洞窟,每一個都是在岩壁上開鑿出來的。千佛洞的大門和裏面的幾個寺院看起來像是最近才裝修過的,顏色鮮艷,色彩分明。一進門,遠遠的就看到山壁上寫的《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字。兩旁有好幾個寺廟,牆壁上有很多警世的俗話諺語。我每一段話都唸了一遍,也想了一想這些句子裏說了些什麼。這是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結晶。

好喜歡這一張相片。用天外仙境來形容都不爲過。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這幾個大字: 南無阿彌陀佛。

在山的峭壁上開鑿出來的洞窟。

山壁上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的。

這可是有許多歲月的鍾啊。

她看的比我仔細。我先下來等她。

千佛洞是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雕鑿的洞窟,分成東,西兩邊和中間的幾個洞窟。洞窟外面陡峭平滑的山壁上都有漢式的窟檐,有些應該是近幾年才修建的。我們順著山上修建的階梯和棧道往上爬,經過一個個的洞窟,在外面參觀。基本上,每洞窟都是關閉的,不能進去,只能往裏面探頭張望。洞窟中看得到的佛龕裏面許多菩薩,坐佛和立佛都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壞,只剩下一些基座,完整的雕像不多,有些洞窟裏的雕像更是整個的被破壞無遺,壁畫也破損不堪。只有少數幾個石頭雕刻的佛像比較完整的。

警世嘉言

我猜,這應該是文革時期被破壞的,要不然就是被盜賊挖走了,因為天然風化的結果不會是現在這種一無所有的樣子。中國中央政府和甘肅政府從 1990 年代開始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的壁畫和雕塑有一系列的修建和保護。一些石窟還有破裂和漏水的跡象是在十幾年前修補好的。這一帶的居民也是十幾年前被遷移走的。

西邊高高的山上有個洞穴,每個人不論老少,尊卑,王侯將相都必須低頭,因為這個洞只有四尺左右,如果你要再往上爬到最高的那個洞穴,就必須低頭,彎著腰才能過去。當然,下來的時候亦是如此。

很可愛。

照一張不夠。其實照了四張。她能夠跟着我一起爬上來算是不錯的了。

我在寺內看到一些優美的飛天造型。我非常喜歡他婀娜多姿,輕盈曼妙的舞姿。飛天也叫飛仙,是佛教中爲佛陀和天帝奏樂的樂工,是西晉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的。飛天不分男女,據說只要天上有佛會的場合,飛天就會凌空起舞,爲眾佛唱歌,跳舞,彈琴,奏樂,並撒下鮮花。許多中國古裝的電影或電視劇,例如大敦煌,裏面也看得到飛天的蹤跡。

看完千佛洞,張師傅跟我們說,金塔寺比較偏僻,也要爬很多階梯,而且可看的東西不多,我們就不去了。看看,時間還早,張掖城裏還有好幾個地方我想去,我們就打道回府了。我請張師傅把我們放在城裏的木塔門前。要去的三個地方都在附近,走路去就可以了。看完這三個地方,我們昨天去的甘州美食區也不是太遠。正好再去那裏吃晚飯。有好幾樣東西我們昨天想吃可是沒肚子吃。今天要去嚐嚐。

我給了張師傅我們該給他的錢,再加上小費,請他明天早上來接我們。明天要去武威,沒有高鐵,只有快車。火車要走三個鍾頭。武威只有一個晚上,得早點離開張掖才行。

市區裏有好幾個個景點,我們只有一個是必須去的,那就是大佛寺。另外三個是西來寺,木塔寺和山西會館。木塔寺跟大佛寺只隔了兩條大街,山西會館就在大佛寺裏面,不需要多走路。西來寺是一個密宗的寺廟,距離也不是很遠,可是我們時間不多,大佛寺是一定要去的,西來寺我們就不去了。張掖的甘州市場,也就是我們昨天才去過的美食街也不遠。走路應該不要20分鐘。一切都按照預訂的計劃進行,還不錯吧。吃了飯去市中心的鼓樓看看再回旅館。

木塔寺-萬壽木塔

自古以來,張掖的居民一向信奉佛教,張掖在河西走廊也變成一個佛教的傳播中心。張掖以塔聞名,據甘州府誌記載,張掖以前有八十幾座大大小小的塔。木塔是張掖最早蓋的塔,也叫萬壽寺。據《甘鎮志》記載,木塔原建於南北朝的北周時期,距今大約1500年。隋朝時重建,後來的幾個朝代都重修過。張掖以前有五個非常有名的塔,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現存的塔只有兩個:木塔和土塔。土塔是大佛寺裏面的彌陀千佛塔,木塔就是這個萬壽塔。萬壽塔是民國15年重新蓋的,已經快要100年了。木塔邊上有一個很大的廣場,叫做古塔廣場。

木塔外觀優美,是一個八角形狀的閣樓式的塔,原來有十五層,新蓋的只有九層,差不多100英尺高。塔的中間是泥磚做的,中空,有樓梯。每一層都有門窗,木頭做的樓臺和屋簷。整個塔沒有一根釘子,它的外形優美,設計獨特,用 elegant 來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每一層樓的房檐的八個角都有一個龍頭,龍頭的下面掛了一個小鈴鐺。第二層和第三層的屋角還有小龍趴在那裏。很可愛。

木塔前面的廣場

木塔的歷史

木塔的造型十分特別

能夠做到這兩個字那可是要費一番功夫

阿彌陀佛

買票好像只要五塊錢,遊客可以上去,可是樓梯很窄,越往上越斜,越窄,很不好爬。上去還好,不用看下面,下來就比較麻煩。我們爬了兩層,看看張掖市區,就下來了。木塔後面有一個藏經閣。藏經閣很小,有一個人看著,第一層有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店,牆上掛了一些字畫,我們走了一圈就出來了。大佛寺是重點,它七點關門,我們需要留足夠的時間去那裏參觀。

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年間(西元1098年),是西夏皇家的國家寺院,也是大陸現存唯一一個的西夏寺院。它的原名是迦葉如來寺,明成祖年間改名爲寶覺寺,清康熙年間改爲宏仁寺。大佛寺因為有一個大臥佛,故又名大佛寺或睡佛寺。

我們到大佛寺時已經很晚了,我們請了一個導遊帶著我們走,省點時間,選一些重點介紹。原有的西夏建築除了大佛殿、藏經殿和土塔以外,其他的建築物都已經損毀了。

大佛寺是西夏的國寺。挺有氣派的。

大佛寺左右兩邊的柳樹成蔭。這是大佛巷。

大佛寺大門

大佛寺邊上的壁畫。好像是皇帝出巡的盛況。有一部分的壁畫已經退了。

藏經閣的文物。這是用金泥一個一個字寫出來的。這是要呈獻給皇帝的。看到皇帝萬歲萬萬歲的字眼了吧。金泥不是墨。它比墨水難多了。寫的是大般若經。

藏經閣的文物。你看這個畫的多仔細啊。

藏經閣的文物。手寫華嚴經。

藏經閣的文物。張掖和絲路

藏經閣的文物。佛像法相莊嚴

睡佛內部的木框子。

藏經閣裏面的 3D 的飛天。非常難得。這是少有的幾個 3D 飛天之一。

大佛寺裏面的牌樓

土塔

據說西夏的皇太后常常來此朝拜,居住。我當時想,西夏的首都在現在的寧夏的銀川市(黃河西),離張掖六,七百公里,兩個地方中間還隔了一個賀蘭山。要老太太跑這一趟路還是不簡單的。不過,那時候西夏的領土東從橫山,南起蘭州,西至瓜州和玉門關,北至現在的內蒙古邊界。老太太在國家裏跑來跑去有人侍候,有人抬,大概也壞不到哪裏去。西夏存在了快兩百年,最後被元朝滅亡。還有一個傳說: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地出生的,他的媽媽也常常居住於此。她死後,她的靈柩也寄放於此。可見它在那個時候的重要性。南宋末年,宋恭宗被虜。他為了避禍只好在大佛寺出家。

大佛寺以前的規模比現在大的多,最多的時候在明朝年間,可以同時容納四,五千人朝拜。整個大佛寺園區規模不小,佔地甚廣,很有氣派。雖然現在的大佛寺沒有當時的規模,可是它的雕刻,它的壁畫,它的建造,它的氣派,它存有的經書和古蹟,在細膩之中還透出一股威武的霸氣。園區內現有的殿宇巍峨壯觀,許多古木參天。

我默默的把九百多年前的大佛寺在我的心裏畫出來,做成一個彩色的模型,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一眼看去,大佛寺的山門,牌樓,廣場,樓臺,亭台,高塔,佛殿,古剎和數不盡的僧舍,加上高高的大樹,夠氣派,夠輝煌,夠漂亮,夠水準,配做一國的皇寺。我喜歡。要是我能夠住在這裏,親身體會以前的輝煌歲月,該有多好。

大佛寺裏面有一個34.5米長的臥佛,是慶祝釋迦牟尼涅槃的雕像。它是用木頭做出的模型爲底,外面用泥土塑造出來的最大的室內臥佛。佛像中間是空的,五十幾年前才被發現的。裏面有不少紀念品。臥佛後有十大弟子群像,兩邊廊房有十八羅漢雕像。殿內有不少西夏時期的遺物。殿內的牆壁有《西遊記》和《山海經》壁畫7。《西遊記》的壁畫比《西遊記》還要早300多年。元、明時期,大佛寺的影響遠及歐亞。連馬可波羅都來過。他還對大佛寺的建築和臥佛像讚賞有加。可惜臥佛寺裏面不准照相。我們只能走馬看花的看一看,就出來了

景區裏面還有一個藏經閣,裏面藏的經文,圖像,和從卧佛肚子裏面發掘的古物都放在藏經閣裏面給遊客參觀。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明朝的時期用金色的泥土寫出來的《大般若經》。

● 土塔在景區的最後面,它的原名叫彌弥陀千佛塔是個密宗覆钵式的塔。我們走過,導遊也跟我們介紹了一下,我只記得它是明朝期間建的,其他的都不記得了。

● 山西會館在大佛寺裏面,是清代的建築物。它保存的非常完美,有山門,戲台,廂房,古樓,牌坊和樓臺。我到那裏的時候,大佛寺已經關門了。我匆匆忙忙的在山西會館轉了一圈,照了幾張相片就出來了。

山西會館

明代的牌樓。

實乃大丈夫也。

從大佛寺出來,大佛寺巷兩邊柳樹成蔭,附近有好幾家畫廊,整個地方古色古香,很有氣質。

● 張掖市中心有一個鐘樓,名叫鎮遠樓。據說它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鐘樓。我們只能在遠處照個相而已。不過它的建築宏偉。

城中心的鎮遠樓

● 出了大佛寺以後就走去甘州市場美食街。走路只要 15 分鐘。我們昨天晚上就來了,今天晚上再來,你就知道我們對這個地方有多喜歡了。美食街很多人,有許多東西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最有意思的是東北蔥花薄餅。我站在攤子前面看師傅做餅,被他的技巧完全迷住了。

東北蔥花薄餅是我看過最有意思的民間小吃。值得大寫特寫。很好吃。

甘州市場

蔥花薄餅。第一流的手工,第一流的技巧,第一流的好吃。

蛋餅

芝麻的和紅豆的都是我最喜歡的。油炸的好香。

搓魚是一絕。浦東張江的長泰廣場三樓的我愛莜面跟這個的原理是一樣的。

這是一小根一小根搓出來的。費工

整個甘州市場好大。這裏面是室內的大食堂。四週有實際二十家餐館。像這麼大的食堂還有一個。

我們吃了好幾樣西北美食。並不是每一樣都好吃,不過這個經驗是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我們一邊走一邊看美食節的客人和他們吃的東西。樣樣都新奇,樣樣都看起來好吃的不得了。真想在張掖再留一天,不做其他的事,專門吃好吃的東西,那該有多好啊!

金張掖

結束了張掖的旅遊,下一站是武威。早上去張掖火車站以前,張師傅帶我們去金張掖的牌樓繞了一圈。他讓我們下來,照了相片,再接我們去火車站。他說,金張掖這個名稱很早就有了。

金張掖,1992 年江澤民爲張掖題的字。

自古,張掖就是河西走廊的一個重鎮。它東接隴右和關中,西通酒泉和嘉峪關入西域,北沿黑水 (下游就是弱水) 進內蒙古,南越祁連山進入青海,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是絲路上各路商旅集結的地方。

許多河西走廊的城市都有水源缺乏和天氣乾燥的問題。這一帶雨水不多,經常黃沙滾滾,普遍長不出什麼東西,但是張掖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從祁連山發源的黑河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河。它流過張掖給張掖帶來充足的雪水,豐富的農產品和稠密的人煙。這也是為什麼張掖自古就有金張掖的美名。金張掖這一塊匾額是江澤民。1992 年來張掖視察時題的。從張師傅的口中,我可以聽到他對張掖的期望和驕傲。

張掖火車站沒多久就到了。這個普通車的火車站比其他城市的高鐵站要簡單,不過還是大的很。等車的客人不比高鐵站的人少。我們的那班車九點半才開,我們來的早,有足夠的時間。年紀大了,早個半個鍾頭到,免得臨時驚慌失措。火車慢了半個多鐘頭,到武威要三個半鐘頭。慢慢來吧。不急。我們退休了,又是自由行,不趕時間,時間多的是。看看四周的人也是一種樂趣,你說是嗎?